宜昌频道 > 动向新闻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筑梦乡村]夷陵区蛟龙寺村:生态茶园变身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7-07-17 10:23:48来源:湖北日报网进入电子报
视频:夷陵区蛟龙寺村:生态茶园变身绿色银行 记者王建锋、曹霓 制作


夷陵区下堡坪乡蛟龙寺村的诗画田园。蛟龙寺村供图

  湖北日报网记者王建锋、曹霓 通讯员何英、周志馗、秦韬

  群山逶迤、茶园秀美、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条条道路蜿蜒在田间,让炎炎夏日里的夷陵区下堡坪乡蛟龙寺村,充满隔世的宁静与恬适。

  这一幅美丽的田园诗画,来自一场茶产业兴村的蜕变。

  茶园兴起

  “是种茶叶改变了我们。”在蛟龙寺村的茶园边,村民陈廷安感慨地说。

  眼前的茶园满目青翠,绿色一直延伸到远处,从当初的34亩,到现在的4000多亩,茶园已成为村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看似顺理成章的转变,对于村书记张启枝来说,可谓困难重重。

  蛟龙寺村地处三峡夷陵西北山区,平均海拔900多米,昼夜温差较大,适合茶叶生长。十多年前,张启枝上任之后,经过多方考察,认准了这一点,便鼓励大家种茶叶。

  但村民们并不买账。陈廷安说,“祖祖辈辈种粮食,都换成茶叶,卖不出去怎么办?”

  村两委班子多次讨论,上门做工作后,不得已决定:由村里出钱,带大家外出考察,看邓村、学雾渡河,让村民与考察地的茶农面对面交流,试着转变观念。

  张启枝清楚地记得,外出考察之后,村里还多次召开群众会,“一年之内,光群众会就开了68次。”

  虽然这些努力并没有短时间内就看到成果。但让张启枝欣慰的是,和陈廷安一样,陆陆续续有村民开始把玉米地改造成茶园了。

  尝到了甜头,产业发展就走上了正轨。到2008年,蛟龙寺村的茶园面积已增加到了2800多亩。

  茶企惠民

  茶叶面积和产量上来了,村里两个小茶厂的收购日渐饱和。村民们采摘的茶叶堆积,正好“验证”了最初的担心。

  张启枝说,不少村民把茶叶送到村委会说,“这是你当初让我们种的,你得负责!”

  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茶企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到蛟龙寺村来收购茶叶。一方面茶叶销售迫在眉睫,一方面又有人愿意助一臂之力。但村里商议过后觉得,想要长久发展,必须把茶企引进来扎根,而不是仅仅收购茶叶了事。

  对此,蛟龙寺村设置了“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收购价格市场决定但不能低于外来商贩”、“及时开园收购,关门提前通知”等门槛。经层层考察、筛选,一个名叫汪家新的茶企老板看中了蛟龙寺村的茶叶,于2012年落户建起了湖北秀水天香茶业有限公司。

  茶企进村,解决的不仅是销路问题。汪家新说,企业一落户,他们就立刻成了了专业的茶叶合作社,进行产业规划、项目整合、技能培训、因户施策,让茶农变社员,进行现代化操作、机械化作业增加收入。

  在秀水天香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紧张有序。汪家新介绍,每天收购鲜叶4万公斤,生产干茶1万公斤。

  2012年,蛟龙寺村茶叶收入过万元的仅有2户,到2013年,过万元的村民达到了85户,到2016年底,过万元的已经达到了600多户。

  产业兴村

  每天早上,村民张世刚会带着采茶机,和儿子一道去茶园采茶。三两个小时后,采来的几百斤茶叶,就能在田边的秀水天香茶叶公司换成崭新的票子。

  崛起的生态茶园,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让老人小孩也有了用武之地,茶园变成了每个人的“绿色银行”。

  57岁的村民黄正进说,自己每天可以采一百多斤,收入一百多元,不用太大力气,感觉比以前种粮食好多了。

  68岁的张世品说,茶园不怕风雨冰雹,收入可靠,老两口一年种点茶叶、做点零工,可以收入两三万元。

  “机械能下田、茶叶能变钱、农民能致富、茶园变公园”,是蛟龙寺村今天的写照。而村民们印象中“垃圾靠风刮、污水靠水刷、臭气靠蒸发”的蛟龙寺村,早已成为历史。

  从茶园这个“绿色银行”拿到钱的村民们,开始考虑重建新房子、修茶园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和企业的援助下,村庄变成了诗画田园。

  2015年5月,第五届三峡茶文化艺术节在蛟龙寺村开幕,大批游客来到风景秀丽的茶园里观光采茶、休闲游玩。在茶园周围,不少村民们则顺势办起了农家乐,搭上了乡村游的快车。

  美丽的茶园风光,吸引着游客,也吸引着更多的项目。

  今年3月,三峡月亮谷滑雪场在蛟龙寺村开工建设。张启枝说,往后蛟龙寺村的风景会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村民张世刚在茶园里采茶。记者王建锋 摄

秀水天香茶企的生产车间。记者王建锋 摄

  湖北秀水天香茶业有限公司全景。企业供图

 蛟龙寺村的生态茶园。蛟龙寺村供图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