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国渔政020执法船从宜昌市胭脂坝码头出发,进入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开展巡航执法。有别于同日启动为期4个月的春季禁渔期制度,这个保护区实行的是全面禁捕、永久性禁捕。
“一切捕捞行为都被禁止,特别是‘电、毒、炸’等恶性破坏生态的非法捕捞更将受到严打。”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张汉中说。
从2018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内像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这样的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已有53个,另外还有27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计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逐步实施全面禁捕。而且此后新建的保护区自行纳入名录,实行全面禁捕。
农业部长江办副主任赵依民说,这是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的开始,其后将是长江干流、重要支流以及大型通江湖泊分步实现全面禁捕。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也被誉为种质基因库。近几十年的经济开发中,水生生物资源出现锐减,一些珍稀物种甚至被宣布灭绝,比如白鱀豚、白鲟、长江鲥鱼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江豚等极度濒危,“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97%以上。
为了保存长江水生渔业资源,2003年国务院通过了对长江实行春季禁渔期的决定。
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介绍,禁渔期制度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有效举措,是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的重要抓手,是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途径。
十多年来,禁渔期制度的执行,让长江渔业资源衰退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酷捕滥捞的恶性行为存在惯性,以致长江天然捕捞量难改下降趋势,目前年均捕捞量仅有不到10万吨。
近年来,呼吁长江全面禁捕的声音越来越多,其中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为代表。
“长江实行全面禁捕迫在眉睫。”曹文宣说,不仅是必要性很充分,推进实施禁渔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的淡水养殖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完全可以满足居民对淡水鱼类的消费需求。同时,年轻一代的渔民大多都已进城务工,80%以上的渔民都在45岁以上。
据农业部长江办介绍,长江全面禁捕的工作不断推进,2018年率先在各保护区实现破冰。
“从保护区开始,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起来。随后是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在2019年、2020年陆续启动。剩下的小湖、小河就由地方政府推进。”赵依民说。
不过,全面禁捕之所以要分步骤实施,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项工程的复杂性。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长江流域有十多万持有捕捞证的渔民。
“他们的生计需要认真考虑和处理。”赵依民介绍说,针对渔民退捕安置的工作难点,农业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正会同沿江省市政府加紧完善长江捕捞渔民退捕转产政策,计划通过资金补助、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措施,做好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工作,努力推进全面禁捕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实施,不断加强长江生态保护修复。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曹文宣表示,实现对长江全面禁捕将对长江生态修复起到逆转性的改变。
“鱼类的繁殖周期是三到五年,如果能给长江里的鱼两三个周期,重现江面飞鱼的景象都是有可能的。”曹文宣说。(完)
(作者:王建锋)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