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长湖——承载千年古楚 迎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3-05-02 05:34:00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烦恼的牵绊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华平

  闻说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的三国文化积淀丰厚,不亚于楚文化。在现实体制下,对外是打三国文化的牌,还是打楚文化的牌,让当地政界人士十分着急。

  长湖地处四湖流域上区,西起荆州区龙会桥,东迄荆门沙洋县蝴蝶嘴,北至沙洋县后港,南抵沙市区天星观,横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流域面积2265平方公里,现有水面约21万亩,是荆州市头顶一碗水,对荆州市、对四湖流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关洪湖主隔堤以北210多万人、340万亩耕地的安危。

  说到这,不少人已经明白,其实长湖就是原来大荆州地委管理的范围,原来由荆州地委统一调度。不过,随着荆门、潜江划出荆州后,原来统一调度的四湖流域水系被打乱。长湖的出入涵闸、泵站、河道、堤防等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和管理层次,存在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协调不够。

  2005年,为加强对各方的协调,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四湖流域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四湖流域的防汛排涝调度和水利管理,管委会办公室设在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

  但去年一份权威调研报告显示,长湖保护、管理与利用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

  水利调度管理矛盾突出:在防汛抗旱、水产养殖、生态用水等功能的协调方面,由于各功能对水位控制的需求存在差异,导致调度的矛盾。特别是干旱低水位时,矛盾尤其突出。2007年长湖发大水,由于不能直接调度、调蓄洪水,当年淹没农田1.8万亩,其中绝收1.2万亩。

  部分水质污染严重:荆门市委办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3月,长湖后港段总氮、氟化物、化学需氧量均超标。其中氟化物已超过V类水质标准,系劣类水质。长湖的污染源主要是周边乡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和围栏养殖。

  围栏养殖过度:21万亩水面,围养面积达9万亩,远远超过《湖北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关于大中型湖泊围栏养殖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10%的规定。围垦失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长湖被一哄而上垦湖造田。原有的28米高程以下湖泊,到1997年时已基本淤平。上世纪50年代30.5米水位对应湖面面积为143平方公里,现仅为122.5平方公里。

  目前,长湖生态逐渐恶化,一些水生植物逐渐消失,以前随处可见的珍稀水鸟和野生鱼类难见踪影,出现了蓝藻等高营养水生物。“最紧迫的是要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最突出的问题是水资源调动难,最困难的问题是污染治理,最需要的是生态修复。”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局长卢进步,连用几个最,概括了当前长湖面临的困境。

  好在大家有了共识。自去年6月以来,省市县政府再次将理顺长湖管理体制提上重要日程,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摆脱体制桎梏的长湖,风景必将更加美丽。 (注:此文感谢省湖泊局的大力支持)

  湖畔拾贝

  天星观一号墓二号墓

  1978年和2000年,我省考古工作者在长湖滩头上分别发掘了天星观一号墓、二号墓。两墓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实物。其中,一号墓出土的楚简、龙凤莲花彩绘豆和虎座飞鸟漆木器最为著名;二号墓出土各类器物1430件。该墓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首屈一指。无论是青铜器,还是漆木器,许多都是首次发现,以青铜器中的炭篓,漆木器中的凤鸟莲花豆、虎座鸟架鼓最为著名。

  杜甫在长湖的《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版摄影记者 张鸿本报视界网 柴云荆宣

(作者:  编辑:张爱虎 通讯员 华平

Copyright © 2001-2019 濠€鏍у閼藉棙顨熺純鎴犵捕缁夋垶濡ч懖鈥插敜閺堝妾洪崗顒€寰� All Rights Reserved

閽€銉ょ瑹閹笛呭弾 閿涳拷 婢х偛鈧偐鏁告穱鈥茬瑹閸斅ゎ啅閸欘垵鐦� 閿涳拷 娴滄帟浠堢純鎴濆毉閻楀牊婧€閺嬶拷 閿涳拷 缂冩垹绮剁憴鍡楁儔閼哄倻娲扮拋绋垮讲鐠囷拷 閿涳拷 楠炴寧鎸遍悽浣冾潒閼哄倻娲扮拋绋垮讲鐠囷拷

闁倸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2010602000206閸欙拷

閻楀牊娼堟稉锟� 閼藉棙顨熺純锟� www.cnhubei.com 閹碘偓閺堬拷 閺堫亞绮¢崥灞惧壈娑撳秴绶辨径宥呭煑閹存牠鏆呴崓锟�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 閻楀牊娼堟竟鐗堟 - 楠炲灝鎲¢張宥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