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北群众路线网

更多

已故离休干部李振周义务造林20年 信仰书写大幕山传奇

发布时间: 2013-08-13 06:0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会君 通讯员沈发 通宣

  已故离休干部李振周在通山县大幕山,留下价值两亿多元的林海。

  从炮火中走来,李振周1938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通山县委书记、省统计局局长、省计委副主任、省劳动局局长、省计委顾问、省顾委委员。

  离休后,李振周回通山义务造林20年,浩瀚大幕山,一棵棵大树成为他无言的丰碑!

  厅官当林农

  烈日下,大幕山林木葱郁繁茂。与30年前的荒山相比,已大不同。

  当年,李振周进山,有人以为他是想捞一把。他与县政府签订了一份协议,都是讲他的义务:“我上山植树,一切生产生活资料自理,不要照顾,不要补助”;“造林成材后,一切归大幕山林场所有,不记名利,不要宣传”。

  造林第一站,李振周选在柳杉湾。他划定100亩荒山作为实验基地,这里位于海拔800余米高的山坡,荆棘丛生。不要说造林,就是年轻人上去走一圈都非常吃力。

  一次,李振周不小心踩上松动的石块,滚落十几米。脸被划破了,手脚也被山石撞出血,他艰难地挪到路边,几个小时后,才被人发现。

  为了节省时间,李振周搭起草棚,中午在棚里吃个馒头、打个盹,下午继续干活。那些年,他正月上山,年底下山,很少回武汉。

  百亩计划完成后,1992年,李振周又提出万亩计划,他担任指挥长,从勘察、规划、施工到采种、育苗、垦复、栽树,始终冲锋在前。他拿着一根长木棍,跑遍了所有山头,200余万株树,每栽下一棵,他至少去看三次。

  期间,李振周的妻子上山探望,见他双手布满老茧,耳朵鼻子都冻伤了,劝他回武汉休息,他坚决不肯,“战争年代,那么多战友牺牲了。我只有多做些事,才对得住他们。”2004年,万亩造林计划完成。此时,李振周身体已多处不适。

  自建小竹屋

  “他作风纯粹,一尘不染。”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几乎苛刻。”

  这是林场老职工,对李振周的普遍印象。

  大幕山里,至今保留着一间小竹屋,是李振周住过的地方。屋里还有他用过的毛巾,满是破洞,以及一些锈迹斑斑的劳动工具。

  当年,林场知道他是老领导,想安排他住宾馆。他坚决拒绝,自费2600元,请人帮忙建了这间竹房子。生活使用的桌椅、沙发、锅碗等,全是他从武汉背过去的。

  竹屋每两三年得翻修一次,林场多次提出他们承担费用,李振周婉言拒绝。一次,趁他回武汉,场里将竹屋大修缮。李振周回来后,让经办人列出维修费用,打电话让老伴把钱汇到林场。

  还有一次,大伙随他到县城看望住院职工。从医院出来,已临近中午,有人提出,找个小店吃个饭,李振周不同意:“一顿饭可以买不少树苗,克服下,就回去了。”等赶到林场,已是下午2点多,上食堂台阶时,李振周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场长孟祥合说:“李老呀,何必这么认真。”李振周说:“吃自己的饭,安心。”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李振周;通山县;大幕山;厅官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