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周红梅
36岁的周勇刚,瘦,黑,实诚。昨日,记者在工地见到他时,黝黑的脸上挂着新伤疤。“前几天焊接大梁,被电焊产生的弧光刺伤了,来不及处理,就留了个疤。”他嘿嘿一笑,撸起袖子,胳膊上大大小小的疤痕不少,“在施工一线,受点小伤,正常,这点苦都不能吃,那还能做啥。”
此时的周勇刚已是中铁大桥局七公司项目负责人,却依然保持着10年前一线工人的作风:累活主动干,危险活带头干。“2003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工地,没有手艺,也不会看图纸,被安排做勤杂工。工地里的老师傅见我肯吃苦,就主动教我电焊手艺,教我看图纸。”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周勇刚很动情,“一路走来,总有人及时伸出援手,一直心存感激,也想将这份感激传递。”
如今,热情助人的周勇刚徒弟遍工地,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提到师傅,工友蔡海进笑着说,“他最大特点是唠叨。”蔡海进刚到工地时,施工有时忘记系安全带。周勇刚见一次唠叨一次,甚至采用“跟随术”,蔡海进走到哪,他说到哪。最后,蔡海进一见他就“求饶”,“我系了,你放过我吧。”
除了唠叨,周勇刚爱借钱。“大桥局领导都‘怕’见我们周哥,他一到,领导就要‘被借’。”工友涂丛标说,施工队有传统,谁家红白喜事有困难,都会找“周哥”,他钱被借光了,就去找领导借。“为兄弟们,麻烦领导,不怕。”周勇刚笑着说。
作为施工队的“火车头”,周勇刚说,“火车跑得快,不仅靠车头带,也靠大家拽。”因此,他关心工友的同时,引入工资激励制度,开诚布公,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
正是如此,10多年来,在一群“铁杆粉丝”的支持下,周勇刚从未面对缺工苦恼。他所承接的项目,从未逾期交工,从未返工;他所带领的施工队,连续多年来被评为“先进火车头施工队”。“不少项目部想从我这里挖人,薪水高,也没人走。”周勇刚说,他非常珍惜工友的这份情谊,这也让他更加坚信:真心付出,必有所收获。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9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