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饶扬灿 通讯员姬廷顺
城际公交等车辆往来穿梭,清澈江水在脚下蜿蜒东流,站在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的核心纽带——郧阳汉江大桥上,正可俯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北方要调水,百姓要致富。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是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清与民富是十堰必需的选择。这一市级战略,正在郧县展开。
构筑生态防护体系
“绿水青山是永不衰败的产业,是永不贬值的资源。”郧县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双赢答案。
郧县生态保护工程正在高起点上有序推进。目前,全县共实施了15个项目区65条小流域水保工程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0平方公里,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4%增至76%。
在生态防护体系构筑上,该县坚持把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对小流域禁垦坡度以上范围,实行封禁和退耕还林,以生态修复为主;对生产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以生态治理为重点;对小流域缓坡地带水土保持措施完善、水土流失轻微的区域,以生态保护为主。
同时,在汉江两岸1.5公里范围内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关,对汉江沿线建房、网箱养鱼、河道采砂等进行清理整治,对汉江沿岸500米范围内的8家涉水企业和10个市政排污口进行了专项整治,年减少向汉江排污200多万吨。“效益再好,只要污染环境一概关掉!”县委书记胡玖明的话语斩钉截铁。
绿色产业引领转型
郧县依托山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围绕“果菜药畜桑”主导产业,形成了以核桃、柑橘、木瓜等集生态和经济多型效益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到70多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32.4亿元。
如今,郧县坚持把扶持政策直接对准企业,与小流域治理、绿化配套等紧密结合,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发展,实现一举三得:企业得到效益,农户得到实惠,水质得到保护。
工业方面,将产业集聚区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家,工业总产值达200余亿元。转型升级,让库区里长出绿意盎然的“环保工业之树”。
郧县严格实行绿色招商,对污染企业坚决说“不”,新上企业必须通过环境评估后才能立项、开工建设。120余家高产能、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环保企业纷纷落户郧县工业新区,20余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成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以前,造纸厂排出的污水直流汉江,水泥厂的大烟囱黑烟直冒。如今,污水和黑烟不见了,水清了,天蓝了,我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好多了。”
家住郧县城区的蓝学礼老人感慨地说。
城乡统筹加速互动
走进郧县柳陂镇舒家沟村移民安置小区——卧龙岗社区,新颖别致的移民房屋依山排列,宽阔洁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整齐划一的路灯沿路林立,田间,一片片蔬菜大棚蕴藏着勃勃生机。依托生态农业基地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水到渠成。
郧县完善统筹型、捆绑式资金投入机制,整体连片推进青曲镇、鲍峡镇等60个生态宜居村庄建设。打造了樱桃沟村、舒家沟村、洪门铺村等一批以观光休闲、蔬菜种植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有了产业支撑,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2万多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了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城镇化”。原有的移民新村也正陆续通过扩展、提升、增容变成新型农村社区,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荣中发展。
今天的郧县,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60%,汉江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二类优质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产业的强势崛起,还带动了旅游、运输、服务等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
2014年调水在即,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的水清、民富二重奏正在持续。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