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昨晚9时30分,技术人员切割船底。 (记者 李溪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彭磊、张卫华)昨天,是东船客轮在长江发生翻沉事件的第三天。经过紧张有序的搜救,截至昨日18时,共搜救出40人,其中14人生还,26人遇难。
前晚到昨天,这场生命大搜救行动从未间断。一支支新增力量加入进来,与原有救援队伍一起,通宵达旦并肩作战。新增4艘海巡船、15艘航标船,共计131艘船艇在江面展开搜寻。
从海军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调集来的202名潜水员分三班下水搜寻。上浮、下潜、再上浮、再下潜……165次下潜,时长4250分钟,潜水员们争分夺秒开展搜救。
同时,水上救援工作也一刻未停。当天,在全国范围选派的6名搜救专家赶到现场,与现场专家们优化、细化搜救方案,竭力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昨日,江面上风大流急,每秒流速达1.8米。这拦不住搜寻的决心。沉船地下游沿岸,当地干部群众和公安武警组成的搜寻大军,在河滩、洄水区细心搜寻,一直延长到下游220公里的武汉水域。
武警水电七支队200名指战员挑灯夜战,在沉船位置上游1公里处,为搜救沉船人员开辟的一条约3公里“生命通道”,于昨日7时30分修建成功,将极大方便大型救援车辆进入,效率至少提升4倍。
昨日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先说:“这么多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我们一直为此揪心和心痛。但搜救人员、解放军战士忘我牺牲的精神,值得给他们点个赞。”
21时许,救援人员对“东方之星”进行切割作业,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口子,以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
目前,搜救及善后工作仍在全力进行中。
4个气穴,最后的希望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呈思
4个“气垫圈”!这是记者从救援一线获知的生命空间。如果“东方之星”还有幸存者,那么这4个因翻船而形成的“气垫圈”,就是他们活下来的唯一希望!
记者昨晚从海军方面了解到,经过潜水员的持续性探摸,目前探知的舱内存量空气约形成4个“气垫圈”,分布在底舱的四处空间,大约形成1.5米至2米尺度的立体空间。由于客舱环境复杂,潜水员多从主舱通道进入“气垫圈”进行搜救。由于空气存量空间有限,柴油泄漏后挥发,非常呛鼻。“气垫圈”,是潜水作业者对沉船船体内尚未来得及排空的“气穴”的俗称。2日被潜水英雄官东救起的幸存者朱红美和陈书涵,就是靠“气垫圈”提供的剩余氧气而支撑下来的。
海军工程大学副校长苗宇少将告诉记者,经不间断潜水探摸,目前共找到4个“气垫圈”。但坏消息是,“气垫圈”内的氧气正在逐渐消耗殆尽。
记者从海军工程大学潜水救援队了解到,“气垫圈”并非如此前人们想象的那样在底部某处集中分布。由于船体分很多舱室,在游轮倾覆后,部分底部舱室内的空气被留存了下来,但被分隔在不同部位的舱室。2日救出的两名幸存者所在的“气垫圈”相隔数十米远,都是独立舱室。
对于搜救员来说,找到“气垫圈”就意味着找到了生命的希望;而对于进行船体切割的救援者来说,精确定位“气垫圈”更是首要任务。确定其数目和具体的舱位后,才能更好地实施切割。“翻船后,被困在底层的船员生还几率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如21岁的加油工陈书涵,当时就在轮机舱。”一位潜水员分析。
但他同时告诉记者,由于船倒翻后柴油完全泄漏,且无法排出去,柴油在“气垫圈”内挥发后非常呛鼻,一般人无法长期忍受。比如,官东找到陈书涵所在的舱室时,就立即被一股浓烈的气味呛到。
另据武汉晚报:
挑灯夜战 轮班不歇 逐一摸排
全军潜水精英争分夺秒搜救
凌晨2点30分,倾斜倒扣的东方之星只露出铁锈色的船底,平静清爽的江风瞬间变成大雨倾盆。“蛙人”收绳调整装备,官兵开始轮换,指挥船“航勘201”上,部长、将军、救援专家反复推演着新的救援方案。
长江,用它15摄氏度的体温和变幻莫测的情绪,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占尽了风头。大雨中,挑灯夜战的救援现场,一束强光斜射船底,在水面和空气之间映射出一道光环。
空气软管
电话线
测深管
三根线
负重约40公斤
183名“蛙人”赶到监利
“1号,1号,感觉怎么样,冷不冷?”3日上午,紧靠“东方之星”沉船的航勘201号救援船船头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的指挥人员用水上电视、电话等指挥潜水员在水下开展救援,同时透过潜水员头顶的摄像头监看船舱内情况。
“有点冷。”崔吉营答道。重重的呼吸声透过水上电视传到船头指挥部。
“那你先上来。”指挥人员一边向潜水员发指示,一边对身边的指挥员说,“他很瘦,潜水服有点大,进水了比较冷,为防万一还是把他换下来。”
“小伙子,怕不怕?”看到刚从水下上到船头的潜水员崔吉营,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王副支队长打气道:“不要怕,咱们是做好事,把被困的人送回家。”
“潜水员戴着面罩,在水下看到的遇难者遗体,整个是变形的。”现场指挥人员说,这位小伙子没有什么经验,刚开始肯定会害怕,我们就要鼓励他,让他尽快放松下来。
在6月2日举行的搜救情况发布会上,湖北军区司令员陈守民表示,目前已调集海军三大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的潜水兵,目前可以担负潜水员工作任务的有183人。陈守民称,李克强总理要求参与营救的蛙人要分班,“人歇活不歇”。
每个潜水组多配备了三个人
“又有人要起来了。”官兵们立即站起来往沉船走去,当潜水员和船顶的救援人员将受困者拉出水面时,这名受困者早已没有生命迹象,在一旁等候多时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迅速用袋子将遗体装好,放到旁边的快艇转运上岸。
这已是北海舰队所在的小组,3日凌晨5点开始潜水救援以来,短短7个小时在沉船里打捞起来的第5具遗体。
在沉船顶部,除了北海舰队的一个小组,还有南海舰队1个小组和东海舰队与海军工程大学混编的1个小组同时潜水救援。另外,2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和10余名广州军区某舟桥旅战士戴着口罩,神情严峻地等待着船舱里新的受困者浮出水面。
海军现场副总指挥、东海舰队作战支援舰二支队支队长董焱介绍,一个潜水救援小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个潜水员、一个备用潜水员、一个人负责信号、一个人负责供氧的软管、一个人听电话、一个人指挥。但这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每个小组都配了9人,确保万无一失。
董焱说,3日3点40分至12点,负责沉船潜水救援的海军救援部队共打捞出12具遇难者遗体。此前,记者在施救现场看到,海军工程大学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潜水搜救小组2日晚7点前也救出4人,两人生还,幸存者一人为65岁的老太太朱红美,另一人为21岁的重庆小伙陈书涵。
江水太浑浊完全靠手摸
然而,潜水救援也时刻面临困难和危险。东海舰队的潜水员张虎成有着16年的潜水作业经验,刚刚完成搜救的张虎成告诉记者,我们每次下水要呆1小时左右,现在完全靠手探查,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江水十分浑浊,水下什么都看不见。在发现遇难者后,他和其他搜救人员配合,将遇难者打捞出水。他说,舱体里面到处都是漂浮物,床架、凳子都飘在上面。
即使在白天,在三峡放水量大幅减小、水质浑浊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探照灯也仅能给潜水员半米的视线范围。4层船舱、100多个房间,在水下有多少舱门打不开,有多少杂物乱石障碍,很难想象,但连夜赶到的百余名“蛙人”接到的任务就是“连续作战,逐一摸排”。
寂静的夜晚,潜水员上岸时的声音非常清晰——那是从呼吸面具里传出来的一声声急促的喘息。同伴们帮助摘掉面具的同时,会递上一瓶矿泉水,不少潜水员一饮而尽,体力消耗之大可见一斑。
“打捞上来一具遗体……”3点50分左右,有人来报。“又打捞上一具遗体……”4点10分左右,又有人来报。彻夜守候的军医女战士立刻抬着担架、白棉被跑到船边,安静快速地盖好被子,小心翼翼地抬走,为生命保留最后的荣光。
5点刚过,天空开始放亮,虽然云层很厚,仍能看到水天交界处升腾的光。新的一天已经开始,长江中的生死救援仍在继续。 据新华社电 制图晶晶
(作者:ADMIN)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6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Copyright © 2001-2019 婵犫偓閺嵮冾嚚闁艰棄妫欓〃鐔虹磾閹寸姷鎹曠紒澶嬪灦婵⊙囨嚃閳ユ彃鏁滈柡鍫濐樀濡炬椽宕楅鈧锟� All Rights Reserved
闁解偓閵夈倗鐟归柟绗涘懎寮� 闁挎冻鎷� 濠⒀呭仜閳ь剝鍋愰弫鍛婄┍閳ヨ尙鐟归柛鏂呫値鍟呴柛娆樺灥閻︼拷 闁挎冻鎷� 濞存粍甯熸禒鍫㈢磾閹存繂姣夐柣妤€鐗婂┃鈧柡瀣舵嫹 闁挎冻鎷� 缂傚啯鍨圭划鍓佹喆閸℃鍎旈柤鍝勫€诲ú鎵媼缁嬪灝璁查悹鍥锋嫹 闁挎冻鎷� 妤犵偞瀵ч幐閬嶆偨娴e喚娼掗柤鍝勫€诲ú鎵媼缁嬪灝璁查悹鍥锋嫹
闂侇垰鍊搁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2010602000206闁告瑱鎷�
闁绘鐗婂ḿ鍫熺▔閿燂拷 闁艰棄妫欓〃鐔虹磾閿燂拷 www.cnhubei.com 闁圭鍋撻柡鍫嫹 闁哄牜浜炵划锟犲触鐏炴儳澹堝☉鎾崇Т缁惰鲸寰勫鍛厬闁瑰瓨鐗犻弳鍛村磽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