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词很热——“习近平政治经济学”。
谈起“政治经济学”,你是不是联想到了卷帙浩繁的学术巨著?
别担心!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来源于中国改革发展活生生的伟大实践,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参加团组审议和讨论时的讲话,就处处体现着他的经济思想和发展思路。
今天,我们就用八个关键词为您解码“习近平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一:以人民为中心
【直通两会】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习近平对工人代表说: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
【原声回顾】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
【帮你读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鲜明宣示了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关键词二:全面小康
【直通两会】
3月7日,黑龙江代表团,赫哲族80后代表刘蕾说,在兴边富民工程等政策帮扶下,赫哲族群众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一样走上了幸福路。习近平关心地问,现在还有多少人靠打鱼为生、江里的鱼还多不多。他强调,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3月8日,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有代表在发言中回忆起2013年11月总书记到湘西十八洞村考察的情景。“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条件比十八洞村还差的有多少?”习近平不时询问。他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3月10日,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代表们从不同角度谈到脱贫攻坚。总书记详细询问了当地贫困户公示情况,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原声回顾】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
【帮你读懂】
习近平曾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在他看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脱贫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短板,要举全国之力抓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为了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的步履遍及大江南北、内陆边疆,常常行走在中国最艰苦、最贫穷的地方。从太行山区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大雪封山的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再到井冈山深处的江西茅坪乡神山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28次国内考察,有一半以上涉及扶贫开发。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在2015年10月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真情流露。
关键词三:基本经济制度
【直通两会】
3月4日参加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向一位委员了解企业是否从国家政策中获益。他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使有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3月7日,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听到王波代表说到老工业基地结构性改革,习近平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哪里有优势,哪里要素齐备,哪里就具有集聚的优势。对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支持、扶持、杠杆作用,但没有现存的“金娃娃”摆在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原声回顾】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
【帮你读懂】
在今年3月4日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重申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表示,“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习近平曾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也从多个层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四:新发展理念
【直通两会】
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几位代表不约而同谈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习近平说,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3月7日,在黑龙江代表团,习近平就东北振兴同代表们展开交流。习近平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全面振兴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松劲。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3月10日,在青海代表团,总书记关心地询问青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情况。他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原声回顾】
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
【帮你读懂】
古人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
正如习近平在关于建议稿有关情况的说明中所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关键词五:“两手”论
【直通两会】
3月5日,在上海代表团,习近平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要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的政府管理体制。
【原声回顾】
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说。
【帮你读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两者的职能是不同的。
回顾历史,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此可见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六:新常态
【直通两会】
3月4日,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说,“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看怎样认识和把握,认识到位、把握得好、工作得力,就能把挑战变成机遇。民营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
【原声回顾】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常态”概念。
【帮你读懂】
“新常态”具体指什么?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给出了答案:“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就能行稳致远。
关键词七:供给侧
【直通两会】
3月8日,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有代表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加快湖南制造强省建设提出建议。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原声回顾】
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说。这是媒体公开报道中习近平首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帮你读懂】
何谓“供给侧”?简单而言,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如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降低税费负担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今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关键词八:开放型经济
【直通两会】
3月5日,习近平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谈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他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要深化完善基本体系,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激活全盘,聚焦商事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原声回顾】
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
【帮你读懂】
习近平曾在国内和国际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开放,既可以利用全球资源发展自己,也可以让世界搭乘中国机遇的顺风车,实现互利共赢。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APEC北京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继成立,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股东,人民币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入篮”……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倡议与行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和智慧,增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正如习近平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来源:新华视点微信 文字整理:杨依军、潘洁)
(作者:杨威)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