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领航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十堰“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如何补人才短板

发布时间:2017-12-06 09:44:0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黄五清 姬廷顺

编者按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

补农村人才短板,十堰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之后,2015年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又称“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0名“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

两年过去,十堰培养的首批农民大学生已经回到农村。他们会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又面临哪些困惑?十堰的探索又有哪些经验和启示?11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调研,今起推出《十堰“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一句话,道出了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地处秦巴山区的十堰,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就是要引智回乡,补农村人才短板。”十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荣山说。

一个刺眼的数字——

实用型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7%

11月20日上午,竹山县秦古镇荆竹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4名村干部正在给村民讲解茶业合作社有关政策。“他们有技术、懂政策,能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前来咨询的村民胡建平说。

三年前可不是这样。

36岁的村支书饶正中说,2014年,在山东打工的他回村探亲时了解到,村里3名干部年龄都在45岁以上,没人会用电脑,“县里镇上要报表,大家就拿尺子在纸上画表格,用笔填上,再走几十里山路送出去。”当时,3名村干部中有两位要辞职,快变成“光杆司令”的村支书找到饶正中,请他回乡担任村干部。饶正中有一定文化基础,长年在外打工见多识广,“我很纠结,但又无法拒绝,村里没人啊。”那一年,饶正中当上村里的文书,次年,出任村支书。

年轻人少,干部青黄不接,荆竹村的境况在十堰不是个例。

十堰山大沟深,“九山半水半分田”,再加上重点工程用地、环保对种养殖业的约束,农村就业门路越来越少,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

“飞出去的‘凤凰’,很少有回来的。”郧阳区白桑关镇组织委员潘理朋说,他们镇是个农业镇,几乎没有工业,每年走出去的十几名大学生,没一个回来的,“镇里也做过工作,可他们就问,回去能干啥?”

房县项家河村村支书房必春也在发愁。项家河村近年来种烟叶,养山羊,发展白羽乌鸡,产业搞得红红火火,一度吸引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没技术,又没能人带动,折腾了一阵子,没干出名堂,又陆续出去了。”

来自十堰市委组织部的一组数据显示,该市农村实用型人才不到10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7%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教育和卫生行业,直接从事农林牧渔生产的比重很小;全市1804个建制村“两委”班子成员中,46岁以上的超过半数,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0.9%。

一个现实的考量——

从农村选人育人,再回流农村

破解农村人才困局,十堰一直在探索。

2008年,十堰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先后招录1869人;2011年,十堰实施“双带头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为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村组干部、青壮年农民等提供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3年时间培养1500多人。

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员选择了自主择业、创业,没有回到农村;‘双带头人’项目受训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很难起到带头富、带领富的作用。”十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

经过反复酝酿,2015年,十堰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又称“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0名“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

“留得住”——十堰将招录对象瞄准村干部,以及在乡村有创业基础和愿望的年轻人。

“懂技术”——学员由湖北工业职业学院和十堰科技学校联合培养,设定专业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开设种植方向课程30门,养殖方向27门。

2015年9月,第一批200名学员入学。饶正中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他找出当年的课程表,“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这门课标记了3个五角星,“这门课是我最重视的。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茶园,我一直想在村里搞茶业合作社。到了学校,算是把合作社怎么搞弄清楚了。”

“从农村选人育人,再回流农村,是这个工程最大特点。”刘荣山说,为了让毕业学员扎根农村,市委组织部联合财政、人社、农业、扶贫等多部门出台文件,整合资金,提供政策,扶持学员回乡创业、进入村“两委”班子。“目标是为农村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一批政治过硬、甘于奉献的基层干部,一批技术精、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

这个目标能实现吗?请看明日连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