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成都5月8日专电(记者李倩薇)记者8日从成都市博物院了解到,近期成都博物院在成都市温江区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发现一处距今约4000年前的水利设施,这是目前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史前水利设施,为宝墩文化三期的遗存。
目前已发掘的护岸堤残长约147米,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剖面呈梯形,底宽14米,顶宽12米,高约1.3米。建筑方法为中间平夯、两侧堆筑,和同时期宝墩文化城墙的建造方法比较一致,最大的区别在于护岸堤上发现8道人工开挖的沟槽,内有较为密集的柱洞,表明在建造的时候曾经在沟槽内埋设木桩,起到加固作用,在护堤近水的一侧,有大量卵石堆筑作为护岸。
此前,在护岸堤东侧已发现一处宝墩文化的聚落,清理出灰坑200多个,房屋5座,还有由54座墓葬组成的家族墓地。现场考古队员认为,4000多年前,成都平原河流密集,水患频发,该处护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这一聚落所在的台地,阻止河流对台地的侵蚀。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表示,此次发现的护岸堤,比李冰在都江堰主持的水利工程要早近2000年,是已知的长江上游地区最早的水利设施,成都平原治水的渊源由此可追溯到4000年前。与此前发现的良渚文化水坝对比,在建筑技术方法和功能上各有特点,为研究成都平原早期文明提供了又一佐证。
(作者:田思凤)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