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11月谣言盘点:退役警犬被吃掉?人吸入带耐药性基因的雾霾空气会被感染?
发布时间:2016-12-19 15:21:27来源:J--人民网进入电子报

10、高速违法可上网答题销掉

【传闻】11月中旬,“高速违法不用怕,网上答题就可免费销掉”的消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该消息称,若在高速上违反交通规则被扣分,可以去交管局相应网站做测试题,通过后即可免去此次处罚。

【真相】重庆网警提醒大家:“所谓‘高速违法可上网答题销掉’是无节操的谣言!现阶段,全国只有浙江省等少数地区针对情节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推出了一些‘减免扣分’的政策。大部分地区所有违法车主仍需按照规定处理。”

专家点评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灿发 点评:

进入11月份,天气转冷、供暖开始,雾霾加剧,各类谣言是层出不穷。从11月份的10大谣言看,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领域依然是谣言的高发地。与人们出行相关的交通事故、极寒天气,与人们健康相关的有毒木耳、老人睡眠、剧毒雾霾以及住宿隐私等信息再次牵动不明真相群众的敏感神经,纷纷落入谣言圈套。

11月份谣言存在四大特点:

一是迷惑性大,非专业人士难以识别。

11月份10大谣言的迷惑性增大,一般公众依靠自有知识无法识别。“人吸入带耐药性基因的雾霾空气会被感染”、“年龄越大需要的睡眠越少”这两条谣言含有医学信息,仅从标题或内容看,根本无法识别信息真假。且从普通公民的生活常识看,似乎是正确的。“11月23至26日全省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的天气”、“世卫组织:“不育”可认定为残疾”这两条谣言注明高可信度的信息来源:气象台和世卫组织,增大了谣言的迷惑性。从11月份谣言的迷惑性看,辟谣务必走向专业化,由业内专业人士从内部出发击破谣言。

二是健康安全领域依然是谣言的高发区。

11月份10大谣言有六条出自健康安全领域。“11月23至26日全省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的天气”、“世卫组织:‘不育’可认定为残疾”、“人吸入带耐药性基因的雾霾空气会被感染”、“年龄越大需要的睡眠越少”、“新鲜木耳有毒不能吃”五条谣言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网传视频称长吉高速车祸死亡十几人”则是直接夺去生命的安全事故。谣言是公民心态的指南针,健康安全类谣言的盛行折射的是广大民众对自身健康安全关注、担忧与焦虑。其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是此类问题频发给公民留下大面积的心理阴影,导致对健康安全问题的过度敏感。

三是朋友圈是谣言的诞生地和扩散中心。

微信的强关系朋友圈与微博的弱关系朋友圈是当代人际交流的两大主要网络阵地,朋友圈易被谣言利用,成为虚假信息的诞生地与扩散中心。“11月23至26日全省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的天气”、“网传视频称长吉高速车祸死亡十几人”、“高速违法可上网答题销掉”、“江苏南京某酒店房间里安装了双面镜”四条谣言最早的发源地均指向朋友圈。在其他谣言的传播中,朋友圈的信任关系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器,大大加快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谣言的这一特点暗示了监测朋友圈的必要性。

四是专业化辟谣效果显著。

在11月份的辟谣主力中,专业领域的各类专家出面辟谣效果显著。“11月23至26日全省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的天气”的谣言出现后,当地气象台气象专业快速回应予以辟谣;国内外医学专家则从专业角度指出“人吸入带耐药性基因的雾霾空气会被感染”、“年龄越大需要的睡眠越少”和“新鲜木耳有毒不能吃”虚假信息的伪科学性。在特殊领域业内专家站出来辟谣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除常规的谣言应对机制外,更应该注重健康舆论生态的长期建设,进一步加强谣言熔断机制与谣言关键特征数据库建设,从技术上遏制谣言的传播与扩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6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