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四川一大学生徒步返校 13天走470公里(图)

发布时间:2017-03-01 16:27:14来源:SRC-5582


 

在图书馆看书的小吴

 


 

小吴的父亲

这段470公里的徒步旅程,对小吴和他的父母来说,也是两代人的一次共同“成长”。

小吴和家人关系的缓和,是在他徒步旅程的第四天。吴先生说,面对儿子的不辞而别,他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人都有长大的一天,他和妻子不再劝儿子回家,更多的是叮嘱儿子注意旅途安全,这次徒步也是在考验儿子的毅力。

这是一次一开始就遭全家反对的“返程”。

从宜宾筠连老家,到位于南充的西华师范大学,470公里路程,22岁的吴康琪决定徒步完成。出于安全考虑,父母甚至请来德高望重的长辈劝说他取消计划。但2月5日,小吴仍偷偷从老家出发,并历时13天徒步到达南充。

小吴向成都商报记者回忆此次行程时说,徒步锻炼了自己的心智,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洗礼,让自己更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困难,更有理由去迎接挑战和困难。

而小吴的父亲说,他已慢慢理解了儿子,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再不是那个时刻需要父母保护的小孩了。他还作了一首藏头诗送给儿子,“既是对他能坚持下来的毅力的肯定,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也能有这种毅力,也是对他的告诫,虽然长大了,但做事情也不能太冲动 ”。

决定

从筠连到南充 大学生决定徒步返校

坐在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咖啡馆内,小吴仍有些疲惫,一周前结束的470公里“徒步旅程”,让他的腿部肌肉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现在想起来,当初决定徒步回学校的做法,还是有些冲动。”学软件工程的小吴腼腆地笑了笑。

对小吴来说,“徒步”的想法,本就来得突然。

1月15日,宜宾境内发生轻微地震,小吴感到震动后赶紧朝屋外跑去,这让他感到“人的渺小”。“我很不喜欢这种无力的感觉,急切需要让身体和心灵变得更有力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突破自身的极限。”小吴说,自己准备考研,也希望通过锻炼对接下来的备考带来帮助。当晚,他便定下徒步返校的计划。

小吴上网查了从老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430公里(最后跟着导航实际徒步了470公里)。他本想买帐篷、睡袋,因遇上春节未果。出发那天,他仅带了一把雨伞,背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两套衣服,加上一双军旅靴、充电宝、日记本、水杯、充电器,差不多有十五六斤重。

冲突

父母找来长辈劝儿取消“徒步计划”

这次徒步,是小吴22年来第一次大胆的决定,但一开始便遭到家人强烈反对。

“儿子从小就听话,有什么事情都会跟我们商量,如果我们觉得不妥,他也听得进去。”小吴的父亲吴先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们主要担心不安全,“希望他能在家里看看书,开学时坐车去学校”。

春节前夕,小吴给父母做思想工作,试图让父母支持自己,但让他诧异的是,父母为让他取消计划,甚至请来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开导他。最终,双方都未妥协。

在父母的印象中,小吴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几乎从未违背过父母的意愿。但这一次,小吴觉得自己长大了,要独立完成这个计划当做人生的“洗礼”。

2月5日早上8点,天下着雨,父母让小吴一起去走亲戚,但小吴借口“晚一点出门”让父母先走。当父母出门后,小吴便背着背包,揣着600元现金,开始了徒步返校。

当天下午,小吴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对他的不辞而别感到恼怒,斥责他太过任性,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小吴再三向母亲解释自己的想法,但母子俩最终还是在电话里“不欢而散”。

当晚,小吴给母亲发去一条道歉短信,希望母亲能理解自己,但母亲仍劝他先返家,小吴没同意。

挫折

路途艰辛曾想放弃 选择坚持,不想半途而废

从筠连到南充,坐车仅需四五个小时。按小吴的计划,每天行走40公里,10天便能到达学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最初两天比较顺利,小吴根据手机导航确定路线,沿国道、省道行走,并定下每晚落脚的小镇。“最开始比较兴奋,每天走9个小时,但只能走30多公里。”小吴说,为了安全,一日三餐几乎都在沿途小镇的面馆解决,晚上住二三十元的小旅馆。

2月7日上午,天空下起了雨,小吴撑着伞,但雨水仍打湿了衣服,脚上磨出了血泡,膝盖也越来越酸痛。雨停后,他把雨伞当拐杖勉强支撑身体,小心避让着经过的车辆,“幸好没带帐篷,在旅途中我才知道,哪怕行囊多一点重量,都可能成为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他再次接到母亲劝他回家的电话。“当时真的动心了,因为才走了100公里,离学校还那么远,就想回去算了。”但小吴还是回绝了母亲。他事后向成都商报记者解释,因为这次徒步返校是自己定下的,不想半途而废让人看笑话。

小吴在徒步日记中写到:“路虽远,我不知道能否坚持到最后,尽所有力量就可以无悔了,大概就想通和验证了这些小道理。”

冷暖

好心大叔为他做蛋炒饭 也曾被宾馆老板拒之门外

2月17日下午5点半,徒步第13天,小吴终于平安抵达南充,此时已开学两天。手机导航显示,小吴徒步了大约470公里,他第一时间给父母和同学朋友报了平安,并在校门口拍照纪念。“虽然这次旅途没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但也感受到太多人情冷暖。”小吴说。

他称,为节省时间,有些路段他会选择放弃省道改走乡道,山区雨雾弥漫,手机导航有时并不准确,自己曾一度迷路,沿途也曾遇到好心人邀他坐顺风车,但被自己婉拒。而每到一个镇上,总有好心人热心为他指路。

2月7日晚,小吴因连日疲惫,当天仅走了31公里,一场大雨让他看上去甚是狼狈。当晚,他到达一个小镇,向一位大叔打听旅馆时,好心大叔让他先在家里休息一下,还为他炒了一份蛋炒饭,并称“不收钱,慢慢吃”,这让他非常感动。在徒步后期的一天,他到达另一个小镇时,已是晚上8点过,当时只找到一家160元/晚的宾馆。他说,当时身上只剩120元,宾馆老板又拒绝网络转账,他想给手机充充电也未果,后来直接被老板请了出去。下楼后,在热心人提醒下,他走了1小时才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

一路上,人情冷暖都体会到了,但小吴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站在他们的角度,可能会以为我是一个骗子”。

470公里旅程

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儿子 “我终于知道我是个坚毅的人”

13天徒步经历,让小吴的腿部肌肉有些疲乏,目前仍在休养。

他算了一笔账,这次徒步总花销在900元左右,比坐大巴要多出600多元,到达南充时他身上仅剩20元,但他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心智。”

小吴说,13天徒步旅程中,除了忍受孤独,还有来自对未知的恐惧。小吴回忆,有一天因早上出发太迟,加上白天走得慢,直到天色暗下来,他距最近的小镇仍有12公里路程。他打开手机,微弱的光洒在路面上,嗖嗖夜风吹来,孤独感、恐惧感油然而生。

一路上,除了偶尔从村民窗户中透出的灯火,大多数时候都是黑压压的山峦,“当时心里很害怕。”为战胜恐惧,他哼唱着《敢问路在何方》、《倔强》,平时要走两个半小时的路程,当天他1个多小时便走完了,到达镇上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终于得救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么大胆的事情,经过此行,我也终于知道我是一个勇敢和坚毅的人。”小吴说,徒步旅程最大的困难就是迈出第一步,第一步迈出去了,你就会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什么困难就想办法克服,其实,生活也是同一个道理。

父亲 儿子长大了 父母是时候懂得放手了

儿子出走后,吴先生除了担心儿子的安全,也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江苏宜兴打工,曾骑自行车前往60多公里外的无锡,后来还说服妻子一道从绍兴骑自行车到杭州看西湖,“年轻人就是这样,想多跑跑,看看外面的世界。”

吴先生说,儿子曾是一名留守儿童,1年前他才和妻子结束打工生涯回到老家做小生意,此时儿子已成为一名大学生。在他的印象中,儿子从小就听话,以前做任何事情都会听从他的意见,这次还是儿子第一次如此坚决地去做一件事情。

小吴出走几天后,吴先生开始慢慢佩服儿子的勇气,“当时心态其实比较复杂,既希望他安全回来,又怕他回来,毕竟他是个大人了,这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要对自己负责。”

得知儿子平安到达南充后,46岁的吴先生为儿子作了一首藏头诗,“吴氏筠州一愚青,康庄不走涉泥泞,琪之润泽轻初露,徒凭双足千里行,步急心惊身前倾,南校在望腿来劲,充耳胀目多体会,行思践想事可成。”每句首字连读便是“吴康琪徒步南充行”。

吴先生说:“这既是对他能坚持下来的毅力的肯定,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也能有这种毅力,同时也是一种告诫,虽然长大了,但做事情也不能太冲动。”

翻看儿子旅途中发的朋友圈信息,他突然觉得,儿子不再是那个时刻需要保护的孩子,如今长大独立,父母是时候懂得放手了,毕竟,他终究要独自去面对社会。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