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6月8日电 (记者 李欣)山东坚持拧紧民生资金使用分配的“责任阀”,着力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最大限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剑锋在8日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做上述表示。
高剑锋介绍说,山东对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惠农补贴发放等直接涉及城乡居民个人的资金,始终坚持实名制管理,完善上榜公示、“一本通”发放等制度,确保把每一笔资金都真正用到群众身上。
“民生资金关系群众福祉。管好用好民生资金,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高剑锋表示,五年来山东通过扎紧管理制度“笼子”,守好资金使用绩效“底线”,努力使每一分民生资金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筑牢民生资金使用的“安全门”,打通民生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对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惠农补贴发放等直接涉及城乡居民个人的资金,始终坚持实名制管理,完善上榜公示、“一本通”发放等制度,确保把每一笔资金都真正用到群众身上。山东每年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坚决防止民生资金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现象,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晒出民生政策和资金的“明白账”。
除保障民生外,山东财政还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据高剑锋介绍,为处理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关系,2013年以来山东省级“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0.28%,省级专项资金由243项压减到61项。将沉淀闲置的财政资金,优先统筹安排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仅2015、2016两年,全省就累计盘活存量资金3219亿元(人民币,下同)。2017年,山东又将省直各部门运转类项目预算统一压减10%;对发展类项目,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事项外,其余一律“零增长”,腾出资金主要用于民生支出。
除了“压减”,山东还注重“拓宽”。高剑锋表示,山东不断拓宽预算资金统筹范围,统筹做大民生保障的财政资金“盘子”;拓宽民生项目融资途径;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项目建设,PPP行业领域覆盖交通运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
据悉,截至2017年3月底,山东共签约落地PPP项目279个,总投资额3286亿元,其中18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全省累计利用政策性银行优惠贷款1330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民生工程。
(作者: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