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板创业缺钱步步入套
2014年7月,沈女士因创办公司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建厂、研发和生产,急需融资1000万元。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自称上海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法人的尹某。尹某一口答应可以提供融资服务,但是要分批借贷。急于用钱的沈女士当即与尹某签订了第一笔270余万元的贷款合同(实际得款243万),合同期三个月,月息3%。
同年8月,尹某指使员工高某冒充“放贷人”,又与沈女士签订了一份240余万元的借款合同,借期三个月,月息4%。虽然利息比银行高很多,但在急于用钱的沈女士看来,民间借贷就是这样的。正当沈女士为自己找到了“放贷人”而庆幸的时候,她正一步步走进尹某的“套路”。
三个月后,合同到期。沈女士因资金紧张无法偿还债务。尹某“主动靠前”,为客户“排忧解难”,他提出可以为沈女士介绍新的“放贷人”,把之前的两份合同“打包”,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就可以将之前的欠款“平账”。尹某一番忽悠之下,别无他法的沈女士同意了尹某的提议。同年11月,尹某指使助理将前两份合同连本带息 “打包”,与沈女士签订了新的总额近530万元的借款合同,后尹某又以计算复利为由,将合同金额抬高至570万元,借期四个月。
打杂、保安、厨子粉墨登场
感觉越来越觉得有利可图,尹某甩开了膀子决定大干一场。尹某又先后指使自己公司员工高某、打杂人员刘某、保安张某、厨师侯某、服务员顾某等先后冒充“放贷人”,以“平账”为名与沈女士签订借款合同。尹某自己则作为借款担保人,并以沈女士无法偿还债务为由,逼迫沈女士每月支付其高达110万元的担保金。
经过几次合同“打包”后,合同金额连本带息加上担保金已经达到惊人的2800万元,利息也已上升到月息10%。而沈女士实际借到手的借款只有1400万元。2015年11月,尹某再次为沈女士“平账”,与沈女士签下虚高的3395万元借款合同。这也是沈女士与尹某一伙签订的最后一个借款合同。
“套路”得逞,尹某和同伙开始向沈女士催还虚高债务。按照尹某等人的计算方法,至2016年9月,沈女士借款金额连本带息加保证金已经累计亿元。为将虚假合同“合法化”,尹某还通过第三方公证机构对相关合同进行确认,以期日后在催账或者诉讼时获得法律支持。迫于压力,沈女士曾先后偿还近700万债务。但近亿元的欠款无论如何无法偿还。2016年9月,尹某向法院申请冻结沈女士公司账户,导致沈女士公司无法运转。
查阅尺许转账记录拆穿套路
今年5月8日,身心俱疲的沈女士到黄浦公安分局报案。接报后,黄浦警方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侦查工作。为了查清每一笔借款、还款的来龙去脉,专案组民警在全市多家银行反复走访、调阅转账记录,先后查阅了一尺多厚的转账凭证、“借款”合同等,经过二个多月缜密侦查,最终查清了尹某等采取俗称“套路贷”方式,由尹某提供资金,高某制定虚假合同,徐某、顾某、刘某、张某等冒充“放贷人”,以多次虚假平账的方式诱骗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再由张某、侯某等人至被害人公司索要虚假债务的犯罪事实。
图说:民警正在调查取证。警方供图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