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些大学生为何选择盗版教材?
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7月6日报道,王超是武汉某一本院校内一家教辅书店的老板,店铺不超过20平方米,多数时候冷冷清清。但每逢开学初和考试月临近,店门口就会变得门庭若市,学生会隐晦地问:“老板,××课的教材有吗?便宜的那种。”
王超从身边刚运过来的几个包裹里翻出一本封皮惨白的书递过去,“我们这有绝大多数的公选课教材,价钱都很便宜,很多学生用。”
与王超的小店一墙之隔的是一家打印店,同样不大的门面里也挤满了学生,复印机“嗡嗡”地响个不停,灰蒙蒙的玻璃门上贴着几个黑白大字“低价教材,量大从优”。
“我们全班同学都使用过盗版。”就读于该校艺术设计学院的李然也曾多次光临王超的书店,他告诉记者,全专业50多名学生使用的《市场营销》和一本思想教育书籍都是盗版,而几乎全校同学都在复印英语选修课的教材。
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多所高校,发现大学教材盗版现象正愈演愈烈,正版教材太贵、教材使用率低、盗版教材监管难是背后的主要原因。
正版教材太贵了
“我们这届150多个学生,只有十分之一在学校统一订购正版书,其他的同学很多不是用二手书就是买盗版。”在武汉黄家湖大学城一所工科为主的学校,2015级学生徐芳做了一个小调查,她发现,盗版书可能占到班里所有教材的一半。
武汉某985高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陈橙介绍,同学们购买的盗版教材还会以二手书的形式流传到下一届。
2017年年初,《中国青年报》对2001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5%的受访者曾购买过盗版教材,其中86.8%的受访者觉得高校正版教材贵,21.5%的受访者觉得非常贵。
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某班的吴柯还记得,大一时,班级的教材都是根据学校开具的书单在图书馆采买正版教材。后来有几名学长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拿到了教材的电子资料,从此他们班的教材都是“复印”版,“我们专业的教材不但多而且贵,复印教材实在比直接购买正版教材要便宜得太多了。”
李然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大二下学期,学生自己购买的3本教材中,有本市场营销的教材定价是120元,复印只要12元;英语选修课的正版教材共有4册,每册70元,复印只需11元。
“虽然通过学校买书会有折扣,但还是比盗版书贵不少。”徐芳坦言,统一订购正版教材每学期要花费400元左右,买盗版书则会便宜一半。
(作者: 编辑:实习生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