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朱展望
新型技术修成正果
随县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的田野里,小麦一片金黄,直接天际。
17日,随州市金银丰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前来观摩的客人介绍,这一示范区面积5000亩,去年从万福店农场流转而来,秋播时采用播种机规范化播种,同时合理施肥,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如今丰收在望。他乐观地估计,每亩增产50到100公斤。
其他示范点上的好消息也接踵而来。
京山县三阳镇三王城村机播麦1500亩,调查预测,单产405.4公斤,比人工撒种亩增42.3公斤。黄家村机播麦1200亩,单产404.7公斤,比人工撒播亩增39.6公斤。
京山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黎银忠介绍,去年秋播时在三阳、罗店、永兴和宋河4个镇实施小麦条播示范1万亩,亩增小麦61.3公斤,比人工撒播增产16.6%,每亩增收116.6元,加上省工、省种费用60元,每亩节本增收176.6元。
襄阳市襄州区去年实施稻茬麦少(免)耕机械播种1.2万亩。今年5月14日,该区农技中心组织专家对15个点1650亩测产,平均亩理论产量463.73公斤,较对照理论产量412.16公斤增产51.57公斤。
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考察测产得出结论:机播稻茬麦亩产增加42.5公斤,增幅12.19%;每亩节省生产成本约50元,增收节支147元。
粮食连增“短板”可补
小麦是我省排名第二、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生产面积1600万亩,其中稻茬麦900万亩,约占56%。但稻茬麦亩产比旱地小麦少50多公斤,大大拖了我省小麦单产的后腿,使我省小麦单产排在全国10大小麦主产省倒数二、三位。
稻茬麦产量低的症结,一是在播种上,传统人工播种质量差,苗出不好;二是稻收后地难整,麦苗长不好;三是农民没法保证适期播种。稻茬麦产量低,效益差,部分农民摞荒,形成大量冬闲田。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高春保分析道,“从过去10年的情况看,我省粮食稳产靠水稻,增产靠夏粮,主要是靠小麦。小麦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我省粮食增产中占有60%的比重。”
我省粮食要继续增产,必须重视小麦,尤其是稻茬麦。通过少(免)耕机械播种来提高稻茬麦播种质量,实现增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孙东发说:“湖北去年小麦亩产221.21公斤,比安徽的352.91公斤、江苏的320.69公斤差了一大截。推广免耕机播技术,湖北小麦增产、增收潜力大。”
实践证明,稻茬麦少(免)耕机械播种技术能克服传统人工撒播的各种弊病。“机械条播一次成功,出苗整齐一致;每亩基本亩比人工撒播多4.09万苗,高出15.1%。条播集旋耕、播种、施肥和盖土于一体,每天可播种30亩,节约用工费用约30元;同时每亩节约用种10公斤,做到了省工节本。”黎银忠说。
曹帮志则谈到,这一技术缓解了秋收、秋播对劳力的需求,有利于水稻腾茬和小麦适时播种,使小麦生育期提前了3到4天。小麦免耕覆盖稻草还保温抗冻、保墒耐旱,减少了病害发生,提高了土壤肥力。
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一技术可保障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显著提高稻茬麦单产,建议继续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名词解释
稻茬麦:在前茬作物水稻收获后的稻田中种植的小麦。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