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5%。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增加0.4个百分点,是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回升。“一季度物价走势平稳温和,有利于减轻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从宏观经济大势来看,这样的CPI水平反映的是总需求仍然偏弱,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认为。
从3月份的CPI数据看,虽然同比涨幅比上月反弹了0.4个百分点,但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则比上月下降了0.5%。专家们认为,总的来看,3月份的CPI延续下行态势。
王军指出,3月份CPI同比涨幅的提高,更多是受翘尾因素扩大这一技术因素影响,而不是物价涨幅真正扩大了。国家统计局测算,3月份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了0.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近两个月来的快速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物价下降。
对于物价后期走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目前,国内货币流动性总体表现稳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这些都成为年内物价处于温和通胀水平的原因。
王军认为,由于需求偏弱,全年CPI涨幅有可能控制在3%以内。价格不是突出矛盾,这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
需求不足3月PPI降幅加深
据新华社电 相对位于价格链条下游的CPI而言,位于上游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降幅加深更值得关注。3月份全国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以往3月份随着天气转暖,很多工程开工,PPI都会比上月有明显反弹,然而今年3月份PPI降幅却加深,这表明制造业仍严重供过于求,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认为。
专家们分析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美国明确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上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加上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放缓,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走低,PPI失去了一个重要推动力。
PPI持续负增长,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出现通缩的担心。王军认为,目前中国不会出现通缩。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