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罗曼) 5月12日,电力电子专家汪槱生院士从浙江来到湖北,与冶金专家张寿荣院士共同研讨国内首台高效节能电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汪院士告诉记者,电机是电能生产、传输、使用和电能特性变化的核心装备,我国电机的总耗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6%,如果电机的能效能提高两个百分点,节省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正在研制的这款高效节能电机正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进行研发,主要运用于特种钢铁冶炼和铸造企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于2008年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电机能效分级标准。我国2006年发布了电机能效标准,之后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组织进行了修订,新标准于2012年9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国家新标准,我国的电机产品大多数都不是高效的。这款高效能电机的研发是我国电机向国际能效最高标准靠齐的有益实践。
汪院士言谈中,节能减排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组,也透露出老专家对环境保护的一份责任。他说,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电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电机在制造企业中广泛应用,但一直以来由于电机损耗大,浪费了宝贵的电力,这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如何使其转变为“小马拉小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需要推广制造经济实用的高效能电机。决定能否制造高效能电机的两个因素是:新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最好的材料——硅钢片。正因为此,今年86岁他与同龄的张寿荣院士走到了一起,也让浙大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联手。汪院士和他的团队预测,该高效能电机一旦研发成功,其能效或将达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的最高水平。
采访中,汪院士还多次提到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他所在的研究中心目前已与蓝点感应、四达电炉两大企业合作,研发成功多种型号的中频感应熔化电炉,应用于国内外数以百计的特种钢铁冶炼和铸造企业。
(作者: 编辑: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