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观点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徐匡迪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城市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健康发展,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化和科学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家
樊纲
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三省甚至可以创造一个超级城市集聚效应,有望打造若干个跨省的超级产业集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大道
我国正在进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赣鄂湘均有城市被纳入试点,从转型效果看,中部城市转型效果较好。这种探索也将为全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魏后凯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规划要先行。群内城市应根据城市群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确立在城市群中的位置和发展目标。
经济学家
厉以宁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一要发挥现有潜力,更好地利用长江水系;二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奔向前沿战略制高点;三是不能离开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城镇购买力,为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可云
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应该是中部地区。沿海地区已经走过了外生发展阶段,现在中部地区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经南
城市化的第二次浪潮正由东向西推进。长江中游有近2亿人口,拥有丰厚人才、水利、矿产资源,具有特别的优势。这些基础和条件决定了长江流域中部必然是下一个城市群崛起的中心。
南昌大学教授
周浪
赣鄂湘三省高新技术优势明显,科技实力雄厚,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形成创新联合体,研讨创新机制,联合三省力量,释放经济活力。
经济学家
辜胜阻
扛鼎崛起重任的中部,呼唤自己的超级城市群。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中三角地区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得水独厚、得科技独厚、得中独厚。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
向东
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链重组推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融合,可充分发挥“1+1+1>3”的合力,激发整个区域的增长潜力和发展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长江中游地区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很容易与农业和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冲突。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不能走过去占用耕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子。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