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看来要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涨幅最大的年份了。从南到北,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无一幸免。
让我的心再次因房而痛的是,深圳今天曝出6平方米“鸽笼房”,均价15万元、一上午售罄的消息。
88万元,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农民来说,可能辛劳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钱。
权威数据显示,上周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到60610万/平方米。8月份豪宅整体均价创新高至96765元/平方米。深圳单价5万元以上的房子占比最高:43.5%。而单价2.5万元以下的房子几乎绝迹了。
货币推高房价也好,刚需推动也罢,一个不容争辨的事实是,飙升的房价正透支着中国人勤劳致富和实业报国的信心。
朋友今年3月在武汉中心城区以1.3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得两套100平方米的新房,6个月之后,房价涨到2万元。
让朋友没有想到的是,竟有人求着他来买房了。每平方米在原价基础上加价3000元,所有手续买家负责。也就是说,在半年时间里,朋友的财富暴增了60万元。
按武汉市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78元计,朋友没动一枪一弹,半年实现的收入是武汉市18.48人辛苦一年的收入。
抢在没涨价之前买了房的,眉飞色舞;没有买的,则猛拍大腿,恨不得扇自己耳光。
在2008年之前,应该说中国的经济整体上的是劳动创造价值。在2008年之后,资本的发言权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的资源的分配更多的依托于资本。
在北上广深、甚至武汉这样的城市,如果拥有两套房子则家族收入则可以忽略不计,而
没有投资买房的,则基本等于“白干”,个人财富增速变得犹如“蜗牛爬坡”。
房价飙升正面作用显而易见。银行、地产商、购了房的人一脸灿烂,GDP和税收的增速也增强地方政府交出今年经济答卷的信心。
从长远看,房地产救不了中国经济。房地产业充其量只能成为转型发展的“掩护”产业,为实现自主创新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但现在在不少城市害上了很重的“地产病”,而且不能自拔——10年以上的建筑已非常少见。靠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来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把地方经济列车的动力寄希望于房地产,更是短视。
高房价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又一轮分化,以及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显然尚难认识这些问题的本质,更没有形成有效控制它们的能力。绿佳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洪波在近日一场制造业公司聚集的论坛上表示,努力十几年,不如买幢楼。
房价高企最直接导致的负面因素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那些来到城市里创业的年轻人可能根本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生活费用,最终选择离开。在这些城市里创业的企业,最终也会因为高成本承受不了而离开。
没有实业,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又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这才是高房价带来的最大隐患。(动向新闻 袁超一)
(作者:何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