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苏绮)进入盛夏,江城热浪滚滚,很多医院迎来了“高温病”的就医高峰期,其中“空调病”较为突出。在潮湿闷热的天气中,大人孩子都喜欢呆在舒适凉爽的空调环境中。然而,密闭的空间和室内外较大的温差最容易加剧细菌滋生,并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潜伏在婴幼儿身边的“健康杀手”----肺炎球菌,更容易在此时侵袭抵抗力较弱的宝宝,特别是初生至一周岁左右的婴幼儿。
肺炎球菌感染可造成脑膜炎、菌血症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在所有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日前,新版《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来自疾病控制、儿科、儿保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在汉共同呼吁,重视肺炎球菌性疾病对婴幼儿的危害。
传播隐匿,恃强欺“小”,重视婴幼儿肺炎球菌刻不容缓
肺炎球菌也称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可引发儿童重症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菌,一般定植于鼻咽部,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不易引起注意。肺炎球菌不像流感那样集中爆发,所以不易引起公众的重视,但是肺炎球菌性疾病每年导致的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却远远超过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等疾病。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首席专家徐海青主任介绍说:“儿童是肺炎球菌主要携带和传播人群,携带率在发达国家为27%,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85%。 肺炎球菌可引起脑膜炎、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等侵袭性疾病等一组疾病,是一个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的儿童‘健康杀手’。”
“我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发生174万例严重肺炎球菌疾病,其中约有3万儿童因此而失去生命。”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王莹教授介绍道,“据估计,对于1到11月龄的小婴儿,其肺炎所导致的死亡率占到一岁龄总死亡人数的46.8%。以肺炎球菌性脑膜炎为例,约每3个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就有超过1个会出现如耳聋、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甚至死亡,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公众应该更关注肺炎球菌性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危害,提早预防。”
正是由于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严重危害,疾控专家和儿科专家共同推出了此次《专家共识》,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肺炎球菌性疾病和疫苗等相关的最新进展,以规范预防举措,提升公众认知。
走出肺炎球菌耐药“困境”,早预防远胜治疗
目前,肺炎球菌性疾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当选用、剂量不足、疗程不足、药品质量低劣等诸多原因,肺炎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且部分地区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王莹教授指出,“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难度也随之上升,有时甚至无药可治,不仅让宝宝备受疾病折磨,也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王莹教授表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从婴幼儿的家庭到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作为儿科医生,我们也在此呼吁开展积极的疾病预防,这不仅能大大降低婴幼儿疾病负担,同时疾病预防工作的大力开展也可优化原本比较稀缺的医疗资源的使用,切实解决儿科突出的看病难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积极配合开展疾病预防宣传的初衷所在。”
鉴于肺炎球菌性疾病对儿童健康的严重威胁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严峻,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疫苗接种是最合乎逻辑和最有效阻止耐药性蔓延的方法。”王莹教授指出,“疫苗可预防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全球经验表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降低肺炎球菌耐药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大规模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的引进,在部分发达地区肺炎球菌耐药菌株已有所减少。
此次最新发布的《专家共识》指出,根据临床试验、上市后观察和综述等文献回顾,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经济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广泛验证。
家长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阻断肺炎球菌感染的传播源
“婴幼儿免疫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宝宝在一岁前后发生肺炎球菌感染的风险最高。刚出生的宝宝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随着婴儿体内母传抗体在6月龄前几乎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特别容易成为被肺炎球菌“下手’的人群。”徐海青主任介绍道。
除一岁前后儿童是疾病感染高风险人群外,此次《专家共识》也明确指出,多子女家庭--比如2017年新生儿中有50%是二孩儿,这些孩子感染肺炎球菌的几率也比较高;还有就是暴露于吸烟环境中的儿童感染几率也较高,因此,家长们要特别注意。
此外,专家也特别提醒,夏季天气酷暑闷热久在空调室里,家长们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全方位防御肺炎球菌对宝宝的侵袭。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