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政府的协调员——
满腔热情待官兵
3年前,沧州军分区政委洪宗理上任的第二天,就到空军驻沧某部走访,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十几公里路程他乘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后,他马上协调修路事宜,最终由市交通局负责将这条坑洼不平的土路铺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洪宗理说:“我们军分区机关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络驻军部队的‘协调员’,要及时了解部队的实际困难,及时协调地方有关部门解决难题。”
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是事关部队干部安心服役的棘手问题。在军分区的协调下,沧州市采取“提前留出空位、积分按序选位、公开公正定位、全程服务到位”的办法,3年时间接收安置了214名转业干部,并且全部安排在党政机关和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16名符合安排领导职务的正团职转业干部分别任市直机关各局副局长,其中2名正团职转业干部安排在副县长、县纪委书记岗位。为做好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军分区协调市政府按照就近就便和专业对口原则,指令性安置了124名随军家属。每年中小学生开学前,军分区都专门派出干部到驻军部队和市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落实好现役军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就便择校入学、中考加分等市政府推进的优抚政策,解除了驻军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
着眼拥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军分区先后协调市政府出台了《拥军优属若干规定》《进一步支持驻军部队建设的意见》《支持军分区军事斗争准备实案化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驻军部队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训练保障等数十个难题。据统计,仅2011年以来,沧州各界为官兵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就有近百期,培养各类人才千余人。2012年,军分区协调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驻军部队信息化练兵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无愧党委的军事部——
兴兵强武有作为
沧州军分区几任党委班子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开拓创新干武装,使后备力量建设、民兵政治工作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初,该军分区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广泛开展了“围绕发展看问题,解决问题求发展”调研活动,军分区5名常委分头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调研,查找出民兵整组、应急力量建设、征兵工作等19个问题,并逐一明确目标、时限、措施和责任。针对新形势下民兵流动大、在位少、教育训练落实难等新情况,他们创新工作思路,按照“适应企业特点建民兵,依托企业发展强队伍”的办法,探索了在开发区和非公有制企业编组民兵队伍的新路子,目前已在全市6个开发区、5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了武装工作,在民兵队伍转型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效。
为把民兵专业分队打造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铁拳,他们按照任务牵引、均衡分布、一队多用和专业化、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整合军地应急资源,依托地震、水务、市政等部门和大型企业编组了16支民兵专业分队,组建了省级反恐维稳连、市级民兵应急营和渤海新区综合应急营,构建了以民兵应急队伍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去年汛期,沧州沿海地区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境内部分河段出现漫堤决口,威胁沿岸数万群众的安全。军分区组织民兵应急营紧急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民兵们背沙袋、运沙石,打木桩、堵决口,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沧州市市长王大虎称赞民兵:“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好队伍!”
(作者: 编辑:牛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