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罗田希望小学的校园里,方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图为:孩子们有了新篮球架(后排左二为林清和)
图为:邹桂芬(右)代表学校接受爱心人士捐款
图为:央视报道邹老师还在背孩子渡河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周逸雄 廖桥 雷巍巍 特约记者石苑 赵龙 通讯员 曹君华
在本报近年报道的教师中,很多人的事迹感人至深:背着孩子们过河上学、一背就是30多年的邹桂芬;为了让学生有水喝、每天往返一公里挑水的“扁担校长”林清和;不恋城市霓虹、“反哺”希望小学的90后“最美女教师”方荣……如今,又逢教师节,他们还好吗?此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节日快乐!
利川“扁担校长”:
一定要坚持到60岁再考虑退休!
利川市汪营镇钓鱼滩教学点,校长和老师是同一个人,23个大小不等的孩子组成一个班。每天早上,当太阳刚刚升起,58岁的林清和就会挑着水桶,到离学校500米远的水井取水,让学生有水喝。每天挑重达50公斤的水,往返1公里,每年要走上200多公里路程,挑水1万多公斤。二十多年来,他共用坏了十多根扁担,肩上磨起了老茧,随着年龄增长,肩周炎、骨质增生多病缠身。这位守望在大山深处的“扁担校长”,曾感动了全国千千万万的网友。
去年9月,记者在林清和坚守的教学点看到,3栋校舍中已有2栋成危房,体质不断下降的林校长也曾表示,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害怕身体会开始吃不消,没有人能接过给孩子们挑水的扁担。
昨日,记者电话回访了林清和校长,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全国媒体关注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后,学校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的学期已经开学一个星期,他现在照顾着20个孩子在重新修葺粉刷过的校舍中学习,孩子们最小的4岁不到,最大的只有6岁。由于最近两年不断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学校现在有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器材供孩子们玩耍。
此前,学校里20多个孩子的饮水只能靠林清和肩挑背扛,如今,这个在大山深处的教学点里,孩子们也喝上了干净健康的桶装水。林清和已经扔下了扁担,每个星期,他都会骑上自行车,前往5公里外的白果希望小学拖运桶装水,“学校里有社会上捐赠的饮水机,每个星期拉回来4桶免费桶装水,足够我和孩子们喝了。”
林老师说,从1990年开始,他在这里教过的孩子已经有几百人。“不少孩子都到了北京上海,慢慢都有出息了。想要改变钓鱼滩的落后面貌,就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这是山里的希望。”林清和今年不戴眼镜已经看不清书上的内容,但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定要争取坚持到60岁再考虑退休。
罗田“90后美女教师”——
我会在三尺讲台上一直站下去!
今年7月22日,本报以《90后美女教师反哺希望小学》为题,报道了罗田“90后”女教师方荣,不恋城市霓虹,扎根乡村僻壤,反哺希望小学,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乡村小学的感人事迹,引发网友好评如潮,大家纷纷称赞她是“最美90后女教师”。
教师节前夕,记者拨通了方荣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方老师难掩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向记者报喜说,她所带的毕业班考出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数学、英语分别获得胜利镇第一、第二名,全班综合排名位列全镇前茅,这让身为班主任的她备感自豪。另据了解,因教学工作出色,学校领导安排方老师继续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开学伊始,方老师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肩上的担子更重,但她正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方老师说,本报关于她的故事见报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她所在的罗田希望小学,越来越多的好心人牵挂着山里的贫困孩子,有的人给学校寄去了崭新的书籍,有的人亲自到学校送上助学金。
就在几天前,广州来汉从事企业管理的肖先生主动联系本报,他说方老师的事迹让他深受感动,她像磐石一样坚守在希望小学,就是希望像她一样曾经因贫困无法入学的孩子能走进课堂。也正是因为她的坚守,让每个贫困的山里孩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变成了现实。肖先生说,方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会召集一些爱心人士,对罗田希望小学的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在经济上给予最大的援助。
有网友担心“方荣老师会被名利所累”,方老师说,这些网友的担心是多余的,她现在跟过去一样努力,她深知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让每个学生获得知识,就是她最大的成就。方老师坚定地表示,她会在罗田希望小学三尺讲台上一直站下去,为了老区更多贫困学子的上学梦,也为实现自己回报家乡的夙愿。
十堰最美山村女教师——
家里的21个娃还在等着我!
在郧县南化塘镇罗堰村和陕西省的商南县接壤地,这里的大山海拔都在800米以上,罗堰村教学点就坐落在四季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学校只开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教学班,现年52岁的邹桂芬是学校唯一的教师。
从19岁起,邹桂芬就开始在这里任教,学校前面有一条60米宽的河,每遇到雨季或上游水电站放水,河水便会上涨,邹桂芬老师就得背学生过河。30多年来,邹老师背学生过河10万多次,最后落下一身风湿病。由于部分学生的家离学校较远,从2007年起,她开始用自家的菜、粮食为孩子们做午饭,遇到河水暴涨学生回不了家,邹老师还要安顿孩子们睡在学校,义无反顾当起留宿学生的妈妈。去年11月12日,本报以《白云深处的美丽坚守》为题,报道了邹桂芬的感人故事。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连续在《寻找乡村最美女教师》的栏目中报道了邹老师的故事,又一次感动社会。
教师节前夕,记者再次接通邹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的邹老师略显疲惫,她正赶往郧县县城,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座谈会。“人老了,都快背不动孩子了。”背了30多年孩子的邹老师说,风湿和胃病让她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最近儿媳妇见她太累,过来帮忙照顾孩子们。
然而,学校的变化却让邹老师异常兴奋。“桥修好了,学校的场地也硬化了,路也修通了……”邹老师告诉记者,本报报道后,很多热心人帮忙,还有热心人捐款,帮着修了一座3米多高的便桥,只要不是山洪,桥不被淹没,孩子们就能够从桥上走过。上个星期的一场大雨,又把桥给淹没了。
在邹老师的教学日记里,邹老师写下这样的话:“好冷呀,腿都麻了,学生还没有背完。要坚持背下去,必须要坚持下去,最后终于把这12个学生都背过去了……”
忙碌和劳累让年过五旬的邹老师不时会感觉疲惫,但一想到家里的学生,邹老师就有使不完的劲。“家里的21个娃还在等着我!”邹老师说,明天开完会就回学校,她也离不开孩子们。她偷偷告诉记者,她每天跟着电视里的英语节目,一句句跟着说、跟着读,然后教给学生“不能让山里的娃输在起跑线上,要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从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再回来,都会从学校门口走过,进来看一眼,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邹老师说,每当有学生回家看她时,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作者: 编辑:周逸雄 廖桥 雷巍巍 特约记者石苑 赵龙 通讯员 曹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