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非遗文化中心老师给同学们上课
荆楚网消息(记者余梅 通讯员张玉洁、吴玉洁、杨朝清)“经过这次实践,鼓楼议事的虚影、花桥闲谈的岁月,恩施玉露香茗下的道道精工至今仍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成为了这个暑假最美好的记忆。”8月14日,说起暑期在恩施探访非遗的实践活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2014级章近勇同学仍印象深刻,而调查中九成当地乡民不知道非遗项目,更不知道如何保护,又让他对非遗的传承有些担忧。
同学们参观高拱桥村
参观林博园
恩施聚集着土、苗等29个少数民族,拥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暑期恩施实践队抵达恩施,通过10天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调研恩施市的非遗保护现状与发展,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保护工作及其现存的各种困境,增强支持、参与和保护非遗的意愿。
被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社节是侗族的传统特色节日之一,根据恩施实践队队员们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社节在民众中是最受欢迎的,有99%的人群每年都会过社节。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2014级二班的刘燕妮同学说:“原来在中国团圆的日子并非只有春节、中秋节,还有恩施芭蕉侗族人民的社节,如今很多家庭中秋节甚至春节都很难团聚,而在这里却依旧保持着全村人民在社节这一天共同吃社饭的习俗,真是可贵。”
队员们参观唐家大院感受侗乡古迹
队员们与土家族人民跳起了“摆手舞”,感受他们丰收的喜悦
实践队队员们在扈口村实地调研
在调研中,队员们发现,恩施芭蕉乡当地不少年轻人都去往大城市,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十分缺乏。通过队员们的问卷调查,当地人对恩施芭蕉乡的各种非遗不甚了解,其中近90%的人民对绝大多数非遗名录中出现的保护项目都不清楚,不了解其基本形式,而几乎所有接受调查采访的民众都积极的支持政府进行的非遗保护工作,并希望政府能够通过更多种形式和渠道来向百姓宣传,使其了解,并表示自己也将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之中。
(作者: 编辑:陈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