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詹蔷、廖逢倩 实习记者李栖梧)9月28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圆满结束,大赛把一群热爱评论,乐于表达的选手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在一起,比赛过程中高潮跌出,金句不断。赛后,记者采访了几位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请他们谈一谈赛后的感想及展望。
右一为选手王海丞 右二为选手吴瑭 刘建维摄影
吴瑭:归类思考,串珠成线点缀论点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广电系的吴瑭是一名17级的本科生,看似文艺乖巧的她,在舞台上不仅表达流利,而且临场应变能力极强。在第一环节的新闻评述中,吴瑭讲到了"滴滴事件"、"婚姻扶贫"、"二胎"和"离婚冷静期"等多个近期热点话题,与其他选手略有不同的是,她将这些热点话题串联起来,归类总结为女性在当今时代面临的社会困境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来解读多个不同的新闻事件。对此,吴瑭说:"我一般喜欢归类思考,试图从一个性别平权的角度来看待选取的多个新闻事件。"有想法有论点是一回事,而流利的表达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对于如何在舞台上充分的表达,吴瑭也谈到:"我是一个很有倾诉欲的人,我觉得能够来到一个地方,有机会和观众面对面直接表达自己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也有幸能够在现场听到老师们的评价。"
在生活中,吴瑭热爱阅读,喜欢写作,偶尔运营自己的公众号。阅读的范围从哲学、社会学到新闻评论不一而足,最近在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也喜欢王小波的杂文。她也是本次大赛评委之一曹林老师的忠实读者,基本上曹林老师的每一篇评论都有读过。未来吴瑭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传媒行业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学以致用。
王海丞: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评论人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王海丞,在两轮比赛中都以幽默的开场,活泼的语言引得现场观众连连鼓掌。有过多次比赛经验的他,善于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评论一个新闻事件,既能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也能激发观众的热情。在第二轮比赛中,王海丞以《给被熊孩子吵到的乘客的一封信》这一书信形式,表达了对于公共场合熊孩子吵闹问题的看法,结合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呼吁大家"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情绪。"
在谈到对这次比赛的感想时,王海丞说道:"通过这次比赛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充分,如何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是一个值得训练的事情。"对这次大赛表现形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次比赛用上台表达的方式来讲述新闻评论很好,以往的很多评论比赛都只是书面形式的,相比起书面比赛,'说评论'这样的形式更好,在快餐式阅读的当下,人们没有太多时间去仔细地看你写了什么,但是如果你说的话,观众们会认真的听。"同时他也希望大赛能够增加一些选手之间彼此认识、互动的环节,可以增进感情,收获友谊。
生活中王海丞喜欢阅读,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不会给自己限定范围,但是会对感兴趣的事情集中阅读。比如暑假有一次去台湾,我就读了许多关于台湾文化相关的书籍。"他认为集中式的阅读更能让他对一个领域迅速熟悉起来。未来王海丞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口才,成为一个优秀的传媒人才。
肖玮:化学不好的小说写手不是好的新闻评论人
"我是来自大同大学化学系的湖南青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我决定放飞自我。"这是肖玮的开场白,本科专业是化学的他,出于对新闻评论的热爱,参加了这次比赛,并且一路突出重围。
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他在新闻事件评述环节中,将视野聚焦在"造假"这一问题上,谈到了"国产红芯造假"、"科研造假"等多个造假问题,语言犀利,一身正气。也因为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对于工业产业专业领域的新闻他尤其拿手。
生活中肖玮热爱写作,在高中就尝试写过长篇小说,至今有多篇新闻评论文章在著名纸媒上发表,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对于此次比赛的体会,他谦虚地说道:"我觉得自己还是太渺小了,来的都是很厉害的人,大家的临场应变能力都很强,最后的辩论赛环节让我印象深刻,选手们一语中的,唇枪舌辩,我自己的口才能力和别人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肖玮希望能够将专业领域和新闻领域相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陆笑頔:放眼全球,洞悉寰宇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陆笑頔在新闻评述环节中,选取了国内国外多个新闻事件,放眼全球。从"解剖鲫鱼上北大"、"追星产业链"到"美国和土耳其关系问题",娓娓道来,条分缕析。
在生活中,她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多个知名媒体机构有过实习经历,出于外语的优势,对国际新闻也颇有见地。对于此次比赛的感想,陆笑頔说:新闻评论可以一方面让我对很多热点话题保持关注,不论是身边小事还是国际时事,另一方面对我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帮助,对我的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写作能力都有提高,能够想得更多,角度更深。而且写新闻评论比较爽,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看法,相比起消息和通迅,评论的拘束较少。比赛现场评述的形式能够锻炼思辨能力,对现场应变能力和谈吐也有很高要求。"
左三为选手肖玮 左四为选手陆笑頔 刘建维摄影
比赛结束后,选手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相信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也会带着对世界的思考,对社会的追问,走得越来越远。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