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川汉铁路新发现9处遗址 欲打包申报“国保”

发布时间:2013-08-22 07:01:56来源:SRC-13

  在宜昌文化学者彭翔华看来,川汉铁路的修建,在近代史上是可和宜昌开埠相提并论的重大事件。对外开放使宜昌经济体制开始摆脱历史上的封闭状态,促进了工业、商业的逐渐发展,但交通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川汉铁路的修建,提高了宜昌的声名和地位。昔日默默无闻的城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报纸上、电文里,言谈中,成为人们议论时事,谈及政治的话题。川汉铁路的修建,对城市建设、工商贸易起过阶段性的促进作用。

  这段铁路,峡高谷深,峻岭崇山,施工难度相当高,能否修成,时人并无太大的把握。短短两年时间,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工程管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得。

  川汉贯通百年梦终圆

  彭翔华介绍,各段工程师,才华横溢,年轻有为,除陆耀廷以外,基本上是我国自办的铁路专科学堂培养出来的新生力量,大部分是詹天佑从北方带过来的,有修建京张铁路的经验,也可以说是詹天佑亲手培养的年轻人才,这些人后来多数成为我国建树颇多的铁路专家。纵观老川汉铁路,川境内根本就没有开工,汉口至杨家洚段仅完成了简单的路基工程,且于后来改为公路,其遗迹荡然无存,只有宜昌境内尚存部分遗迹。2012年7月1日,连接中国西南的重要快速通道(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也标志着酝酿一个多世纪的“川汉铁路”全线贯通,百年梦想终于圆梦。“无论是詹天佑在宜昌宣布川汉铁路动工而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还是因铁路‘收归国有’而引发保路运动,都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如此大事发生在宜昌境内且留有如此丰富的遗存,向后人昭示多多,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当珍惜。”彭翔华说。

  近几年,李发刚一直关注川汉铁路遗址的保护。他告诉记者,加上这9处新发现的遗址,宜昌境内现共发现37处川汉铁路遗址,但其中不少遗址的保护情况堪忧。

  宜昌境内有37处旧址

  今年4月,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拟了份《川汉铁路与宜昌研究》软科学课题大纲,在李发刚的带领下,该研究会成员从宜昌城区到兴山的崇山峻岭之间,寻访川汉铁路遗迹。“我们寻找、考察、落实川汉铁路遗址遗迹,亲见了多处珍贵遗址。但同时感到,一些重要遗物安全堪忧。”对于不少文物的现状,李发刚忧心忡忡。

  李发刚介绍,川汉铁路遗址之一的夷陵区上风垭川汉铁路隧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却不见“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文物安全堪忧。还如原为拱门小洋楼的“黄家场车站”,是川汉铁路较为完整的遗物,在全国也属罕见,但这个车站现在已经墙壁残破,屋顶漏雨,地面狼藉。

  据介绍,李发刚多次向宜昌市委相关领导汇报川汉铁路的情况,领导给予了批示,但因种种原因,批示并没有落实下来。“在宜昌境内留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彰显宜昌历史地位的一笔宝贵的遗产,弥足珍贵,应当格外珍惜、保护。”李发刚表示,希望政府更加重视,让这些遗址得以更好的保存。

  链接

  据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川汉总督锡良奏请自办川路,起湖北汉口,讫四川成都,依京汉粤先例,定名川汉。川汉铁路1909年12月10日(宣统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开工,由詹天佑主持设计,因“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原因,川汉铁路最终停工,在宜昌遗留了大量川汉铁路桥墩、桥梁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