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大副教授刘波在为游客义务讲解文物的历史
图为:企业副总陶茂钢周末变身讲解员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伍迪 摄影:记者胡九思
他是地铁设计机械工程师,他是合资企业的副总,她是大学副教授,他们是历史学、财政学、能源动力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去过湖北省博物馆的游客可能还不知道,给你们讲解历史的人,可能是这些其他领域的“高手”。
在省博,有这么一群在本职工作中资历甚高的人,“倒贴钱”成为免费志愿讲解员。记者近日走进这一群体,他们表示,服务他人的同时,他们也享受着收获知识的快乐。
企业高管发展全家当志愿者
“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冰箱’。”上周日,省博楚文化厅一楼的志愿者办公室里,志愿者宋敏拿着省博曾侯乙墓展厅的扑克牌,和7岁的女儿陶垣霖玩着猜文物的游戏。“曾侯乙铜鉴缶!”陶垣霖高声说出了正确答案——由于几乎每周都听爸妈在曾侯乙墓展厅做志愿讲解,她对这里的文物早已如数家珍。
下午一点半,宋敏在该馆“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展厅开始工作。“这件大理石女子像的头很精致,身子却很粗糙,专家推测头可能是师傅做的,身子是徒弟做的,大家看这件衣服,高腰裙,这在现在的中国也很流行,还有她脚上的这种罗马鞋,前几年也流行过。”宋敏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围在她身旁的十几位观众讲解。“她讲得很有意思,不枯燥。”两位观众低声讨论。
别看宋敏现在做得得心应手,她起初还是被丈夫陶茂钢“骗”来的。
陶茂钢是一家合资企业的副总,正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读博士。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参观省博,之后便成为常客。尽管常来,他却看不懂这些文物什么来头。一次,他无意中翻看了观众意见簿,发现观众提最多的意见就是没人讲解,看不懂文物。“那时还没有志愿讲解员。”陶茂钢说,收费讲解员不是谁都愿意请。
去年,得知省博招募志愿者,陶茂钢马上报名参加了。他还跟爱好书法却对文物没太大兴趣的妻子说,可以去省博讲解书画。
“来省博之后才知道书画不需要讲解员。”宋敏笑着说,她就这样被“骗”进了志愿者队伍,经过招聘和培训上岗,夫妻俩最大的感受竟是自己“没文化”。夫妻俩“上岗”后还带着女儿参加了省博暑期小小讲解员培训,争取一家三口一同工作。
工科男如何讲解文物?“我偶尔会因为职业习惯分析文物的物理、化学成分,因为在外企工作,英语还不错,可以给外国游客讲解。”陶茂钢说,当然他主要开始讲文物的故事,作用等。有一次给某兵器杂志主编讲曾侯乙墓的兵器,讲完后该主编很兴奋地问他是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兵器的,并向他邀请相关论文撰写。
像陶茂钢这样的企业高管,在这个队伍里还有好几个,比如某通信公司湖北分公司的有关负责人。
英语副教授跨界钻研文物书籍
“请问您需要志愿讲解吗?”在省博的不同展厅门口,会有不同的讲解员在此守候。
上周三,记者听到的这句话是用英文问的。问话的人是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刘波,一年来,每周三没课时,她上午九点半就会来到省博开始志愿者讲解。因为自己的专业优势,刘波经常给外国游客讲解。刘波说,曾有一位外国游客参观曾侯乙墓展厅时,见到中国在如此古老的时候就有分餐制,感到十分惊奇。“他们都以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共同进食。”
“曾侯乙这件尊盘的口沿上为什么缺一块?”“这件文物使用的是范铸法还是失蜡法?”遇到内行的观众,刘波却成了“学生”。她经常观摩资深讲解员如何讲解,本可以休息的周末,她却端坐在省博志愿者办公室里,手捧一本《感知楚人的世界》沉迷其中。
“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有时候碰上内行的观众,还是会被‘问倒’,所以要不断扩充知识储备。”刘波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举止优雅,谈吐不俗。
“我现在看的书大多数都是青铜器、瓷器这一类的,有时间就到武大图书馆借这类书。”刘波说,她教的大学英语是基础教学,她希望把英语这件工具拿到更广阔的舞台使用,于是选择了经常带孩子来参观,且经常有外国人光顾的省博。
做志愿者没有任何补贴,车费、餐费自己负责,也没有硬性约束,全凭自愿。刘波却迷上了这份“倒贴钱”的工作,她还带动了几位同事,准备省博下次招聘讲解员时来应聘。
再高的学历也有学不完的知识
走进省博志愿讲解员队伍,记者发现,无论是有着稳定工作的高知,还是在校高材生,大家都认为,省博是最好的课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潘孝珍是服务时间较长的博士生,他来此做志愿者后便中了博物馆的“毒”,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必会参观当地博物馆,现在已经参观了二十几家博物馆。在这些地方吸取的讲解经验,他都会用在省博的工作中。比如讲解“匜(yí)”这件文物,他会直接翻译成水龙头,并配上几名奴隶伺候贵族洗手的故事,使讲解富有画面感。
曾在长江大学教历史的朱长义,如今在武汉大学读历史学博士,48岁的他和历史打交道多年,却说来省博是全新的学习。“历史和考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冲突的。”朱长义说,历史重视人物、制度,文物则重视过程、实物。他说,以前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曾国,就是寥寥数笔,现在觉得非常了不起。他讲解时,会在具体的文物中配上宏观的历史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硕士毕业生任非在武汉做地铁设计。本对欧洲历史最感兴趣的他,后来开始喜欢和欧洲历史有些相似的春秋战国历史,做志愿讲解的过程中,他会进行横向对比,把省博相关文物的历史和欧洲类比。
26岁的钟成则认为,如果说志愿者群体藏龙卧虎,观众群里更是高手如云,大家总能学到新的东西,这也是志愿者们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动力所在。钟成说,他希望他无意中给某位小朋友讲解时播下的种子,能在孩子心里开花,也许孩子能成长为这方面的专家。
每年300志愿者服务20多万人
除了记者采访的这些志愿者,省博还有一大批志愿者在此默默服务着。据了解,省博志愿者的招聘门槛,一般为本科生,年龄稍长的门槛为专科。但进入省博后,他们不以学历论高低,而是看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即使是博士生,服务时间不够,年底也会被淘汰。
省博社教部主任胡伟庆告诉记者,该馆从2007年开始招募志愿讲解员,累计有1000多人从事此项工作,每年长期服务的约30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是25岁。省博规定,志愿者每年的最少服务时间为100小时,多数讲解员每周在此服务一天,每天从上午九点半服务至下午四点半,而在这里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已累计工作约3000小时。
“我们馆做过统计,每年省博大约有100万人参观,我们的专业讲解员约20人,能听到专业讲解的大概只有8万人,但加上志愿讲解员的讲解,大约可以服务三十万观众。”胡伟庆说,志愿讲解员在省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已有不少观众会主动来志愿者办公室预约讲解。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