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悲壮的颂歌》中成功扮演列宁,是马奕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巅峰
图为:扮演列宁时的生活照
图为:幸福的一家四口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本报记者刘我风通讯员陈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武汉话剧表演艺术家马奕先生参加革命文艺队伍60周年。60年间,马奕先生成功塑造了100多个不同类型的舞台形象,古今中外,伟人普通人,正面反面,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上周三,我在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武汉人艺)的宿舍区拜访了年过八旬的马老先生。马老当年扮演列宁时的生活照是个标致的中国明星,和苏联革命领袖列宁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倒是现在下巴上微微翘起的山羊胡,非常“列宁”。我们的话题就从扮演列宁开始。
一生感激是崔嵬
以我有限的想象,一个演员能够在上世纪60年代扮演列宁,除了拥有高超的演技,还必须“苦大仇深,根正苗红”。但马奕先生告诉我,他早期的经历非常复杂:1927年出生于辽宁鞍山,东北沦陷时才3岁。他从小受的是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抗战胜利以后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1945年高中毕业后,他参加的是国民党军宣队,演出的是《14年前后》、《重庆24小时》,解放战争中随国民党部队从东北一直“慰问演出”到湖南。眼看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马奕作为军宣队副队长,决定带一部分队员折返东北。一行人经过刚刚解放的武汉,在街头演出赚取回乡的盘缠,没想到刚刚南下的戏剧家崔嵬也是观众之一。崔嵬慧眼识珠,把包括马奕在内的5个东北籍演员介绍到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研究室做教员。
刚进中原大学,马奕就闹了个著名的笑话:彼时国民党中将陈明仁起义,长沙和平解放,马奕在和同事们交流这个信息时说:陈明仁叛变了,崔嵬一听,这立场完全站错了嘛,连忙把马奕等人送到马列主义教研室学习中共党史,让他接受马列主义艺术观和美学思想的洗礼,帮他从旧观念旧习性中挣脱出来。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马奕能够成为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他终身感激崔嵬。
一生做好一件事
特殊的人生经历虽然让马奕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吃尽苦头,但对他丰富舞台经验,帮他理解不同的人物角色亦大有裨益。在扮演列宁前,马奕已在《日出》、《红色风暴》等十多部话剧中成功扮演男主角。马奕说,他的脑海里存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原型,一登上舞台,那些人就会自动跑出来,通过举手投足和眼神语调帮他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典型。好的演员就应该一人千面,只有不合格的演员才千人一面。
1960年,列宁诞辰90周年,武汉人艺投排《悲壮的颂歌》,党委书记亲自找马奕谈话,让他扮演列宁。马奕说:我把自己比作一棵树,在熟悉一个角色之前先把自己的枝枝叶叶去掉,然后让角色的思想、行为和语言一点一点在我的树干上发芽,等登上舞台,那棵重新长成的大树就成了我塑造的角色。《悲壮的颂歌》公演时,马奕扮演的列宁一出场,观众便不约而同地集体起立,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有一次,一个苏联代表团看了他的演出,专门跑到后台为这位“复活的列宁”献花,说他比他们国内的演员演得还要逼真。《悲壮的颂歌》3个月内连演了91场,马奕的体重也从140斤锐减到105斤。
成功扮演列宁,是马奕表演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此后,马奕又在武汉人艺版的《西安事变》中扮演过周总理,在《八一风暴》中扮演朱德,在《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中扮演过孙中山……“文革”中,马奕一度不能出演男一号,在《万水千山》中只能扮演大渡河上的一个老船工。该剧公演时,陈伯华看了,说:整部戏老船工演得最好,谁演的?
马奕说:我一生只做好了演戏这一件事,其它的事我不会,也不感兴趣。
一生爱过两个人
马奕的第一位夫人赵美玉,是武汉人艺版《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他们俩是当年武汉人艺公认的“金童玉女”。“文革”初期,马奕进了牛棚,赵美玉患癌症躺在病床上,还在为丈夫的政治前途担心。1971年,党组织告诉赵美玉,马奕的政治问题即将解决,他马上就可以重返舞台,赵美玉才放心地告别人世。
马奕的第二位夫人孙露比马奕小17岁,是马奕的忠实粉丝。赵美玉去世后,这位从省歌舞剧院转行到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四处张罗为马奕介绍对象。但马奕觉得介绍的这些对象都不合适,他最欣赏的就是这位小“红娘”,于是偶像和粉丝结了婚。
马奕非常珍惜自己在人生的最低谷得到的这一段姻缘。如今他们的女儿在深圳工作,儿子子承父业,也是演员。他和老伴相扶相携,安度幸福晚年。
原稿发布时间:2009年4月19日
(作者: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