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赞同武装斗争主张
邓小平担任会议记录工作。现在得以保存下来的八七会议上的报告和发言记录,都出自他之手。
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发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同与会的很多人一样,从心底里赞同毛泽东的主张。后来,他在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多次强调:“最中心的是武装斗争,没有坚强的武装斗争作核心,其他一切都困难”,只有“武装斗争能够打开局面”,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七会议比较彻底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的方针,实现了中国革命新的历史性转变。8月9日,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
八七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勇敢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致力于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斗争,使革命开始出现新的转机。9月上中旬,毛泽东发动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即率领起义部队于十月到达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为了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9月21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十月,中共中央秘密从武汉迁往上海。
邓小平随党中央机关一同到达上海。
1980年邓小平重回武汉忆八七会议
代表后门进
天热睡地铺
五十多年后,1980年7月,邓小平到武汉视察工作,特地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故地重游,记忆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他说:“为保证会议绝对安全,会议代表有二十多人,分三天三批由党内交通员带进去的。办事情的少数人去得最早,走得最晚,中央负责人最后进,最早走。八七会议会址与餐厅相隔,两处均有后门相通,会议代表全部从后门进入。”“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第一批,记不清和谁一起进来。我在这里呆了六天。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极为紧张。我是最后走的,走得最晚。八七会议是武汉最热的时候,开会的当时甚至连门也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我是一个晚上带着行李进去的,我们进去就睡地铺。”“当时都是年轻人。毛泽东三十四岁,瞿秋白二十九岁,李维汉三十一岁,任弼时二十三岁,我二十三岁,陆定一那时比我小两岁。”
邓小平还特别说道:“首先要讲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是号召举行全国武装起义,会后在全国各地相继组织武装起义,虽然八一南昌起义在八七会议之前,但八一南昌起义也是体现八七会议方针的。”
此时,邓小平已是八七会议参加者中寥寥健在者之一。他对五十多年前召开的那次会议的回忆,连细节都如此真切,可见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
(作者: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