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忙碌的豆瓣书店店长。(记者 倪娜 摄)
图为:又合书舍一角。(记者 胡弦 摄)
图为:陈飞在太阳书库里教小区孩子练习书法。(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 马骁 摄)
图为:几位顾客在九丘书馆阅读。(记者 倪娜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弦
或许,每个爱书人,脑海里都掠过开书店的想法。
在武汉,有一群90后,将想法变成现实:在城市角落处,生长出一个个“小而美”的实体书店。
豆瓣书店(武大店)店长彭妮,26岁;九丘书馆副店长李青,27岁;又合书舍主人黄杰、太阳书库老板陈飞;均为90后。
这些书店,多聚集在武昌片区,依托高校读者生存。规模虽小,但在读者心中,却犹如盏盏街灯,明亮而温暖。
近年来,随着电商冲击和城市改造,加上阅读习惯的改变,武汉实体书店生存艰难。坚守,成为这群90后略显无奈的选择。
为帮助他们度过“寒冬”,2014年,武汉出台《实体书店扶持暂行办法》,每年扶持30至40家书店,每家补贴2万元到25万元不等,累计扶持金额近600万元。
“去年,武汉实体书店数量不减反增,且增幅达10%。”武汉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管理处调研员张拥军说,“在这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应该给书店留有一席之地。只有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武汉的书店才会更有希望。”
他说,下一步,武汉还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实体书店,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创意书吧”“24小时书店”。
感佩这群90后,祝愿他们早日走出困境,找到发展出路。
豆瓣书店彭妮
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最近,26岁的店长彭妮正四处奔波,寻找便宜店面,因为房租又涨了。
彭妮毕业于华中师大。2013年,她应聘成为豆瓣书店店长,月薪3500元。
“如蚂蚁一般的辛苦和坚韧,对工资只有较低要求,对书本身有变态的热爱”,是豆瓣对店员的要求。
这是一家有着坚定人文情怀的独立书店,主要销售人文社科类经典之作,所有图书5到7折优惠。一度,豆瓣在多个城市高校附近开有分店,后仅剩北大店、武大店存活下来。
因拆迁和房租上涨,豆瓣武大书店被迫搬家3次,读者严重流失,有人甚至以为早已关门。
彭妮坚守着15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除7个直抵天花板的大书柜、2万册书外,就剩狭窄的通道。她说,生活再不如意,翻开书就会很开心。
现在,彭妮一个人负责书店所有事务。淡季时,每天仅20人光顾,她养了一只猫和自己作伴。每有新书到店,就迫不及待阅读购买。偶有读者买书,便主动介绍,如数家珍。
有位常客,不修边幅,常和她砍价,彭妮有些不悦。后来得知,这位读者别无嗜好,最宝贝的,就是一柜子整整齐齐的书,彭妮心生敬佩。也因为此,她结识了不少知音和忘年交。
去年,豆瓣亏损6万元。无奈之下,彭妮在网络上发起众筹,读者纷纷响应。70岁的李爹爹看到消息,赶到店里,挑了一本书后硬塞给彭妮100元钱。
为增加销量,彭妮开始涉足线上卖书。她说,今年正好是豆瓣书店在武汉的第十个年头,无论多苦,也要撑下去。“活一天是一天,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书店地址:武大茶港门外省地震局对面)
又合书舍黄杰
和旧书相守苦也能成乐
三月的武大,樱花绽放,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那几天,是又合书舍生意最好的日子。每天有近百人光顾,20多人买书。
又合书舍是一家专营旧书的书店,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为主,由店主人黄杰和妻子肖南打理,黄杰今年25岁。
在繁华的八一路上,又合仿若一个独特的存在。经常有顾客买完书,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仔细打量。
“我一进来,看到老板正用橡皮擦擦旧书上的字迹。”一位南昌来的顾客说,一直听闻武汉旧书店多,但没想到又合的老板如此年轻。
黄杰和肖南曾是文华书城的店员,辞职后,因对古旧书籍感兴趣,红楼古旧书店的老板陈先汉便鼓励他们开店。“大家熟知的老旧书店,都是老爷子开的,后继乏人,需要年轻人加入。”陈先汉说,武汉文化底蕴深厚,古书多,只要收到书便不愁卖。
2015年1月,书店开张。起初无人问津,好几天都没有生意。幸好慢慢守了出来,如今已有微薄盈利和稳定客源。
黄杰对书视若珍宝,遇到下雨宁可不开门,怕淋湿了书。每周,他和妻子都会从古旧书店淘回100本书,遇到心仪的书,两人会高兴好几天。
黄杰记得熟客喜好哪一类书,遇到合适的,便主动推荐,深受顾客欢迎。常来书店的阿姨特意请搬运工拖来一个废弃的石凳,放在门口的树下,供读者看书歇脚。
黄杰深觉抱愧父母,为了开书店,父母借钱,给了他们最大支持。虽然日子过得有些窘迫,但肖南说,做喜欢的事,不觉累和苦。
他们在又合书舍的微博里,写满苦中作乐的话语:
“交完房租,整个人都轻松下来。”
“又过了一年,书店还在,真好。”
(书店地址:武汉大学南三区24栋八一路边)
太阳书库陈飞
一位普工的文学梦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这是诗人食指写于1968年的诗作《相信未来》,曾为一代知青点燃希望。如今,被一位90后青年工人贴在书店墙上。
陈飞今年27岁,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在光谷一家电子厂做普工,月薪3000元。和一般人不同,陈飞心中怀揣着文学梦。2013年,他备考湖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为读原著,把省吃俭用的钱全拿来淘书。
然而,连续三次考试失利,陈飞没能成为一名研究生,却堆了满屋子书。2015年底,他几乎跑遍武汉大小书店,突然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当时想法简单,以为能养活自己。”
拿着借来的2万元,太阳书库在租来的小区车库里开张了,新书5到8折,旧书8元左右。前面是书店,后面支一张床,面积加起来20平方米。
几个常打麻将的老太太踱步进来,满脸惊奇:“小伙子,你在做什么?这里原来可是麻将馆。”陈飞笑笑说,现在改卖书了。同事小姚也是文学青年,常来店里买汪国真诗集,觉得陈飞“品位还不错”。
陈飞每次进书,都拎着背包和蛇皮袋,一包包扛回来,最多一次扛了80多本,一年里添了3000多本书。然而,书店经营始终不理想,一周只能卖两三百元。去年底,陈飞回到厂里上班,书店改为每晚7点后营业。
“书店失败了怎么样?考研再考一年又怎样?年轻,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下一年,我要是考上了呢?”陈飞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他在朋友圈里为陈飞“打广告”:“太阳书库——武汉第一家由一个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力的年轻人开起来的书店,第一家专业专注专情做文学类书籍的书店。店小二在光谷打工,经常请假来旁听我的课,我愿招一个考分差点但真爱文学的学生,不愿招一个只会考试对文学毫无感觉的学生。”
如今,太阳书库成了小区里大人小孩看书的乐园。闲暇时,陈飞还教孩子们书法。他说,书店会一直开下去,自己走到哪里,就把书店开到哪里。
(书店地址:珞喻东路新嘉园小区3栋2单元006号)
九丘书馆李青
深夜为城市点亮心灯
每当夜幕降临,九丘书馆的灯便亮了,直至次日清晨。
这是武昌第一家24小时书店,去年1月开业,共两层,采取“阅读+咖啡+沙龙”的经营模式。
“九丘”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籍。楚材淹贯九丘书,全民阅读不打烊,正是九丘书馆取名的用意。
27岁的李青是副店长,2015年进入新华书店九丘书馆项目做筹备。当初和她一同入职的同事,如今都已辞职,只有她还在坚守。
李青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曾从事文职工作,现在月薪近3000元。对身边收入高的朋友,李青并不羡慕:“别的工作我不喜欢,还是书店环境好,适合自己。”
实体书店,经营艰辛,即使名气较响的九丘书馆也不例外。刚开张时,许多读者慕名而来。随着热潮退去,九丘同样面临亏损窘境。
为留住顾客,李青摸索了很多办法。每隔一两周,便大幅调整书籍摆放位置。她还在书架旁挂出温馨提示,告诉读者可以拆封新书,不必询问。书店还联系社区开展阅读和沙龙活动,甚至提供场地,给小朋友过生日。
每到下午放学,九丘书馆便会热闹一阵,来接孩子的家长、看书的学生涌进书店。市民李先生是常客,等孩子放学时抽空看看书,已成了一种习惯。“很喜欢九丘宽阔的窗户,仿古的座椅,一切都很宁静。”
每到深夜,长街安宁,书店里只剩三三两两的顾客。一位70岁的老读者几乎每周都光顾,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有时夜读,有时在书桌上写点东西。他说,“九丘是自己的深夜书房,在这里写作不会被人打扰”。
喜欢李青的读者常给她送牛奶,留意到她怀孕的人还会嘱咐她注意身体。李青说:“我愿意留守书店,深夜为城市点亮心灯守候。”
(书店地址:水果湖东三路水果湖第一小学旁)
专家建议
办书店不能只靠情怀
秦光(化名),是武汉一位民营书店老板。开店近10年,吃过很多苦,也关过不少书店。最难时合伙人都纷纷离去,只能靠借钱度日。如今,他经营的书店已在武汉打响品牌,并在中心城区繁华地段拥有多家分店。
“这些年轻人遇到的所有困难,我都经历过。”秦光说,这确实是一个对实体书店异常苛刻的年代,90%以上的书店都会倒闭,能够存活的可能只有5%到10%。
秦光为这些年轻人给出建议:因情怀而开书店,是断然不够的,还要有野心。如果没有野心,就不会为了书店去忍受煎熬,把事业做到极致。“同时,还要多了解社会、了解读者,多向书店前辈请教经营之道。”
他说,自己非常看好书店的未来,今后,书店不仅只是店铺,更是文化产业品牌。因此,要把书店当成品牌来打造,只有经营出特色,才能生存下去。
(作者:李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