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晚,由武汉市黄陂区政府携手中央歌剧院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郭文杰 通讯员胡波 胡思洁)“圆圆的小铜镜,圆圆的小餐桌,折射出快乐童年的时光,汇聚着农耕人家的幸福。花木兰,在旖旎的田园风光中无忧无虑成长起来的美丽少女,和花香一起情窦初开,和明月一起憧憬未来。但是,战争降临了……”
昨晚,由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出资、中央歌剧院总制作、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参演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
在恢宏的交响乐中,一位美丽的少女换上男装、替父从军、战场杀敌、追求爱情,直到回归和平与自由……一个在中国传承千年家喻户晓的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谢幕时满场观众鼓掌10分钟
昨晚,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2000多名观众来此观看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
伴随着激昂的交响乐,大幕徐徐拉开。全剧共五幕,以“孝”“忠”“勇”“节”“爱”为主线串联,从幼年花木兰与父亲相依为命,到战争降临替父从军,再到军中生活的艰辛与快乐。花木兰以坚韧的精神、隐忍的品格,经历了一连串难以想象的考验,最终与战友们一起赢得战争的胜利,自己也收获甜蜜的爱情,荣归故里。
长达2小时的演出,没有一句台词。但演员们生动的表演与交响乐完美契合,震撼的效果赢得观众十多次掌声。
谢幕时,演员们集体返场鞠躬致意。台下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持续了近10分钟。“太震撼了!虽然我以前也看过不少花木兰题材的作品,但这一次有很多创新。尤其是音乐,使用了许多民族乐器,非常震撼。”一位姓白的北京观众激动地对记者说。“这部剧从服装、化妆、道具,到场景布置、舞蹈和武术动作,都非常流畅干净,不拖泥带水,非常棒!”来自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校的尹先生说。
外壳坚硬内心柔软的花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和舞台,其中仅舞台剧就有歌剧、京剧、越剧、楚剧等众多艺术形式。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木兰》,创下3亿多美元的票房,“花木兰”的名字更是响彻全球。
那么,舞剧《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与其他艺术作品中的花木兰有什么不同?
该剧编导韩真介绍,花木兰的传统形象深入人心,要想创新难上加难。刚开始编排时,半个月内就有8名演员退出,能够坚持下来的演员都很不容易。
编剧朱海说,该剧十分重视对花木兰内心世界的刻画,加入了她和卫将军的感情线,表现花木兰作为女性柔美的一面。她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这是典型的现代价值观。“花木兰既是勇敢的女将军,也有女性柔弱的一面,这样的她才有血有肉。剧中增设花木兰为了救助一名被敌军抛弃的战争孤儿不惜只身犯险的情节,更让花木兰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我们的花木兰,外壳坚硬,内心柔软。”
在剧中,花木兰从军后还一直带着一面铜镜,旁边没人时会偷偷拿出来照一下。这一方面表现出花木兰女性柔情的一面,同时,这面铜镜也是荆楚文化的一个缩影和黄陂文化的体现。
全剧演员都是先练功后练舞
去年4月,武汉市黄陂区政府与中央歌剧院签约,携手打造大型民族舞剧《花木兰》。双方约定,由黄陂区政府出资,中央歌剧院总制作,打造一台精品剧目,双方共享著作权。也就是说,该剧由黄陂区定制,讲述的是黄陂木兰的故事。
该剧主创阵容十分强大,总编导由双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导演奖”“文华大奖”“荷花杯舞剧奖”的周莉亚、韩真联袂担纲;编剧由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金唱片奖”的文艺策划人、诗人、词作家朱海担任。
演员阵容也非常耀眼,郝若琦、黎星、王钰、苗盛等四位主演,都曾斩获国家级或国际性舞蹈大奖。其中饰演花木兰的郝若琦曾获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当代舞组剧目表演金奖等,饰演卫将军的独立舞者黎星曾荣获德国汉诺威国际现代舞编导比赛等六项国际大奖和国内大赛十余项金奖。此外,该剧的谱曲、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均由国内著名艺术家担纲。
今年1月开始,该剧正式进入封闭排练阶段。剧组专门请来武术指导,开始的一个月里,50多名舞蹈演员每天的早课都是武术训练,之后再练习舞蹈。“这部剧中有不少战争场面,武打戏既是亮点,也是难点。演员们每天起早贪黑地练功,受了伤还咬牙坚持,有的女演员还要求队友必须真打,这样才能感受到角色在剧中的疼痛感。”编导周莉亚说。
昨日的演出结束后,饰演花木兰父亲的白鹏飞激动地说:“听到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我们好多演员激动得哭了,觉得这几个月的付出很值得。”
据介绍,5月至6月,舞剧《花木兰》将分别在武汉、上海、宁波巡演。
(作者:杨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