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战士”杨春义:
军事五项冠军奖杯 首刻中国士兵名字
本报驻京记者 柯立
杨春义,大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五项队总教练,参加世界大赛15次,11次夺得团体冠军,2次获得个人冠军。是国际军体理事会表彰过的“为世界军事体育运动做出突出贡献的军人”之一。
49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五项队总教练杨春义大校,一身便装坐在本报记者面前,豪爽地说:“201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召开,我希望我的队员能够大展风采,我还希望自己也能重上赛场。”
杨春义1988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夺得军事五项个人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医生曾三次对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但他总是悄悄地把诊断书藏进口袋,继续紧张地训练。他参加世界大赛15次,11次夺得团体冠军,2次获得个人冠军。荣立一等功7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7次。国际军体理事会表彰过2名为世界军事体育运动作出突出贡献的军人:一名是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的巴西士兵班德拉;另一名就是中国军人杨春义,萨马兰奇亲自为他颁发奖章。
从边防炊事员到世界冠军
1981年,16岁的黑龙江少年杨春义,因为家庭贫困早早入伍,成为内蒙古边防线上一名普通战士,他当过炊事员、种过菜、喂过马、开过车。从一份过期的《解放军报》上,他第一次知道了“军事五项”这一国际军事体育运动中最精彩、最艰苦、最残酷、最锻炼军人素质的项目。
通过全军运动会的层层选拔,勤学苦练的杨春义,通过连队、团、师、军区的层层选拔,从草原边防最普通的战士,一步一步成为八一体工大队队员。
1984年,刚入队时杨春义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成绩,赶超世界水平,不仅全力完成训练任务,而且还自觉加大训练强度。由于持续超负荷训练,他的肝脏受到很大损伤,有时疼痛难忍。
他瞒着领导和教练,贴上止痛膏,用绷带绑住腹部,捂着肝区照样练。教练发现后,让他停训调整。那时,训练正处在关节口上,他说服教练,硬挺着坚持了下来。
1987年杨春义第一次出国比赛,中国队获得团体亚军。晚上回来,他偷偷地哭了一夜。“作为一名军人运动员,最不情愿的是站在比人家低一级的领奖台上,升国旗时五星红旗比别的国旗低一格”。
回国后,他继续进行高强度训练。功夫不负苦心人,1988年在第36届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上,杨春义夺得团体冠军和个人金牌,是我国第一个夺得军事五项世界冠军的运动员,“戴布鲁斯杯”第一次刻上了中国军人的名字。
绝不自己淘汰自己的“钢铁战士”
外人眼里,杨春义的运动生命如日中天之时,伤病其实一直在折磨这位钢铁硬汉。
1991年,一次赛前考核中,杨春义在飞身通过500米障碍的“步步高”梯式险杠时,从3米高的障碍物上重重地摔到水泥桩上,腰部摔成重伤。但他藏起医生的“停训诊断书”,整整3个月,没停一次课,硬是带着腰伤,和队友们在第40届军事五项锦标赛上夺得团体冠军。
1999年在备战第二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前,他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医生要求他立即停训,住院治疗,再练可能全身瘫痪。队里把他拉到医院治疗,可他只住了一个月,又跑回训练场。他对队长说:“队里新手还没有完全接上来。祖国和军队还需要我去战斗!作为一名老队员,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能让成绩淘汰自己,绝不能自己淘汰自己。”
这一年,他33岁,又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这位性格直爽的东北汉子,从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边防战士,一步一步站到世界军事五项运动的顶峰。迟浩田上将称赞他是“和平年代立军功章最多的人”,并亲笔为他题字“和平勋章”;张万年将军也赠他“军魂”两个大字。
(作者: 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