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连续三次获评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图)

发布时间:2016-10-25 09:51:12来源:SRC-5173

整装待发的人防应急队伍

建设中的人防工程

地铁建设兼顾人防要求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是全民性的防护工作和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武汉市再次被授予“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这是武汉市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武汉警备区高度重视人民防空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的宗旨,将人防建设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将人防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市委议军会、市政府常务会内容,引领武汉人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人民防空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能力全面有效提升。

“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市民防办将加快转变人民防空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不懈奋进。

狠抓人防工程建设 夯实人防发展之基

“十二五”期间人防工程总竣工面积相当于前60年总和

搞好人防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总体防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灾害破坏程度;有利于缓解城市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拥挤的矛盾;有利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间,全市年竣工人防工程面积、审批面积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总竣工面积相当于前60年的总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成为新形势下人防工程建设的“主体”,为发展城市经济、方便市民生活提供了平台。长江过江隧道和地铁2号线、4号线建成投入使用,不仅有效拓展了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更带来地下防护工程面积的快速增长。武汉中央商务区、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依法落实了人防工程配建。规划面积2600亩的国家人防防空防灾教育训练(武汉)基地,按照开放式、公园式、嵌入式模式建设,立足实现一个基地三种功能(人防疏散功能、教育训练功能、市民休闲功能),力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乃至全国规模最大且富有特色的人防宣传教育基地。随着硚口区金三角、汉阳区邵牛湾、武汉经济开发区体育中心北等重点人防建设项目的推进,全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平战结合的城市公用人防工程体系。这些人防工程共同构筑起武汉市抵御未来空中威胁新的“地下长城”。

加快人防应急准备 增强公共应急能力

地铁建设同步规划敷设民防战备光缆 全国领先

着眼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需要,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防护能力建设,是加快形成新质人民防空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整合资源,搞好民防信息化顶层设计。全市整合人防现有信息化资源和市级公共社会资源,开展了“智慧民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智慧武汉”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体系。

抢抓机遇,创新地铁民防光缆敷设。2012年,我市抓住城市地铁建设的机遇,在全国率先提出在地铁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同步敷设城市防空防灾战备通信光缆的要求。目前,已建成的民防战备光缆连接了全市民防近80%的信息终端,有效提升了民防战备信息网络的生存能力,更增强了城市应急条件下的防空防灾能力。

加强管理,完善防空警报网络建设。全市基本形成了固定和移动、手动和电动相结合的防空防灾警报网络新格局。防空警报音响统控率和鸣响率均保持在100%。防空警报的报知手段实现了多样化。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防空警报器社会化管理“六有”达标。根据《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的规定,每年10月25日进行防空警报试鸣,警醒市民牢记1938年10月25日武汉在抗日战争初期沦陷的历史,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适应需要,加强民防应急服务队伍建设。全市依法组建了市、区两级数万人的民防专业队伍。根据全市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又先后组建了市民防应急救援直属大队及快速反应分队,在市民防办的直接领导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有效提高。积极引导组织建设群众性的基层民防管理网络。目前,全市建立起市、区、街三级管理体系,并向社区全面延伸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民防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普通市民自觉接受民防知识、增强民防意识、掌握民防技能、保护民防设施的目标。

推进人防融合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九成人防工程平战结合 为民造福

全市90%的人防工程已被广泛开辟为商业、餐饮、科研教学、停车、纳凉等场所,形成了全方位、多门类、多项目开发利用的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抓好停车场建设,其中人防工程每年新增地下停车位1万个的要求,市民防办主动发挥行业优势,按照“三个一批”(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建设一批、改造利用已建人防工程使用一批、投资公用人防工程建设一批)的思路,仅“十二五”期间,全市就新增人防停车位6.7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

2014年武汉市GDP迈入“万亿俱乐部”,市委、市政府、武汉警备区强调要把握使命任务,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坚持城市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全市整合民防应急资源,建立健全民防与政府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使民防建设成为遂行政府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全市依据人民防空法组建的民防专业队伍,以及依托民防系统职工组建的市民防应急救援直属大队及快速反应分队,实行统一组编、统一训练、统一考核、统一管理,定期进行多途径、多专业、多任务、多层次的系统训练。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制定并完善了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明确了应急处置机制、程序、要素、方法,确保灾害发生时及时应对。

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 提高人民防空意识

600余所中小学开展民防知识教育 年受教育学生达15万人

市委、市政府、武汉警备区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市政府制订了《武汉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全市民防工作形成了由人大法规、政府行政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民防普法工作纳入全市五年普法计划。

全面推进民防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2012年9月,武汉市在小学五年级全面开展民防知识教育,全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党校(行政学院)和大、中、小学生的民防知识教育网络。目前,全市开展民防知识教育的中小学校达600余所,年受教育学生15万人。宣传教育领域向街道和社区不断延伸,年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

因地制宜,加强民防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成了普及宣传民防知识的基地——武汉民防展厅。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互联网+”民防宣传教育的新模式。开通了武汉民防网站、武汉民防政务微博和“智慧民防”公共微信平台。在2016年全市防空警报试鸣主会场,市民防办将组织面向初中二年级学生发放民防应急包的首发式。此举旨在深化民防知识教育改革,通过“小手牵大手”,为民众配备防空防灾必备的装备物资,提高其民防知识与防护技能。“十三五”期间,发放民防应急包将逐步在开展民防知识教育的学校全面展开。

策划:武汉市民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