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心手相连 共奔小康——汉阳区帮江夏山坡街村民摘“贫困帽”

发布时间:2017-11-27 13:51:33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11月21日,汉阳区建桥街将对口扶贫工作与宣讲十九大精神相结合,给丰收村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邀请宣讲员张晏生为村民们表演湖北大鼓,用群众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图为:红星村及周边村民们在味美呆食品加工厂找到了工作。

图为:光华村村民任九红大棚种植红薯尖,带动村民脱贫。

图为:11月24日,汉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郭均春、副局长张九红将254392元“全国扶贫日”捐款送往江夏区山坡街。汉阳区委办扶贫工作队为建设村贫困户盖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湖北日报讯

从武汉市汉阳区政府出发,往东南方向,驱车70余公里,可抵达江夏区山坡街道。

2015年11月27日,汉阳区结下这门“穷亲戚”,对口帮扶该街道21个贫困村。经反复调查、摸底、甄别,2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总户数为817户,贫困人口1812人。

两年来,汉阳区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全区68家单位齐心协力,派驻干部扎根村湾,“一对一”帮扶贫困户,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00余万元。

2016年,3个贫困村脱贫;今年,又有13个村将摘掉贫困帽。2018年,汉阳区将继续加大投入,确保对口帮扶的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与江夏山坡街村民心手相连,共同努力,一定能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迎来小康生活。”汉阳区扶贫办负责人说。

因户施策

让老乡不愁吃穿有保障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可能都活不下去了。”江夏区山坡街大咀村村民许仲志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和胃病,每年医药费近10万元,这几年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汉阳区检察院工作队进驻后,了解到他的困境,帮其参保新农合,落实贫困户大病报销相关政策。如今,许仲志到江夏区中医院看病,报销比例可达90%,压力大大缓解。

看病有了保障,62岁的许仲志重新寻回生活斗志。扶贫工作队为其买来渔具渔网、鸡苗、猪仔,鼓励他劳动致富。如今,许仲志身体状况好时,便到斧头湖打渔,家里还养了6头猪和400只“走地鸡”,年收入近5万元。欠债渐渐还清,身体也有所好转,许仲志说,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任九红是光华村村民,双脚残疾,过去靠开电动三轮车载客为生,起早贪黑一天也只能赚30多元,家中母亲、妻子、女儿均无收入,时常为衣食发愁。

2012年,任九红开始种植红薯尖,但由于没有本钱,难以扩大种植规模,生活还是过得紧巴巴。2016年,汉阳区政法委工作队了解他的情况后,帮他申请办理了5万元无息贷款。任九红拿贷款租下110亩大棚,高峰期时,每天可采摘红薯尖3000多斤。

任九红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脱贫。有两家人专门为任九红照料大棚蔬菜,每家年收入可达4万元。如今,任九红衣食无忧,还添了个大胖小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离光华村村委会不远处,有一家“茂美理发店”,店长兼理发师是61岁的卢定茂。卢定茂听力有障碍,难以打工谋生,家中仅有1分田,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汉阳区政法委副书记李伟民是对口帮扶他的干部,他多方询问,得知卢定茂年轻时学过理发。李伟民为其购置理发工具,挂起招牌,鼓励他重拾旧业。

茂美理发店开张后,生意不错。以往村里人理发,要骑车到山坡街市集,不仅距离远,价格也比较贵。卢定茂理发,每次只收8元。笔者探访时,他正给村民刘冬林理发,短短10分钟,头发就理的清清爽爽。“老卢剪头发剪的又快又好,不错。”刘冬林照了照镜子,十分满意。现在,卢定茂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天天都能吃上肉了。

汉阳区扶贫办负责人说,村民们贫困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灾致贫,有的是因劳动能力弱致贫,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帮扶手段,才能精准有效帮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扶贫

为村集体谋划长远利益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乡村集体经济的作用不可小视,它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为促进山坡街各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汉阳区采取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带动村集体脱贫,开流活源,为村集体谋划长远利益。

在汉阳区发改委工作队的帮扶下,投资约210万元的物流基地在跃进村落地生根。该基地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2016年3月27日开工,7月10日完工并交付使用。目前,跃进村已与武汉佳华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至2028年的租赁合同,租金前三年每年12万元,此后每三年年租金增加10%,仅此一个项目,跃进村村集体经济已超过脱贫标准。

五星村过去没有集体收入,在汉阳区商务旅游局工作队帮助下,先后投入80余万元,帮助建成了鱼池、虾池、鸡场、冷库等项目,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操盛武说,是工作队让我们打了翻身仗。

胜丰村的集体经济也十分薄弱。该村党支部书记严悌洪说,过去村里集体经济几乎就是一张白纸,村民遇到急难,村里想帮忙也有心无力。

针对胜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短板,汉阳区房管局工作队将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今年4月,胜丰村98.8kw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建成,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据介绍,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以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致富增收为主要目标,收益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胜丰村光伏项目由汉阳区房管局、民政局、城管委共同出资帮助建设,占地约3亩,多晶硅光伏组件420块,年均发电量约9万度。以光伏发电全部上网电价为0.98元/度计,年收入近9万元。此外,该村另有60kw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脱贫摘帽的目标。

在汉阳区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山坡街21个贫困村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村集体增收项目。建国村办起了秸秆加工厂,光华村、元丰村分别种植了砂糖桔和油茶,大咀村正兴建鱼池和冷库项目,贺站村正在兴建环保砖项目……各村集体经济正在改变一穷二白的窘境。

随着各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不仅有助于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还能在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乡工程

能人带领村民劳动致富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止要依靠扶贫工作队的力量,还要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共同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秉承这一理念,汉阳区积极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山坡街贫困村争取更多的资源。

红星村是山坡街贫困村之一,由汉阳区纪委工作队对口帮扶。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在外办厂的山坡街能人胡先明回乡发展,创办武汉味美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甜酸藠头,酸辣藕带、小米椒等腌制品。该公司在红星村建设食品加工厂,包括3栋厂房,1栋综合楼、1栋仓库和20个泡菜腌制池,配套建设废水处理站一座,拥有蔬菜加工生产线2条,新型燃气锅炉一台,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

今年3月,该厂正式投产,为近30名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新员工月收入2000元,熟练工月入3000元以上。红星村村民张翠云和丈夫方亚红都在味美呆公司工作,张翠云负责藠头粗加工,丈夫在厂里开叉车,两口子每个月收入能有5、6千元。而去年,他们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以前一家老小全靠丈夫在外打零工,收入没保证,还顾不了家,现在在村里就能挣钱了。”从张翠云家到厂里,走路不到10分钟,两口子每天都能回家做一顿热乎乎的晚饭。

为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红星村还依托食品加工厂成立群欢农业种养殖合作社,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由公司免费提供种苗,给予技术培训指导,签订收购协议,实行保底价收购,藠头2.4元/公斤,辣椒1.2元/公斤,藕带10元/公斤,市场价高时由农户自行售卖,市场价抵时按保底价收购。已引导红星村、元丰村、跃进村等村村民种植藠头560亩、辣椒320亩,莲藕3200亩。胡先明表示,食品加工厂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就业,带动种植业发展。

在绿化村,董义伦打造的百亩生态种养基地也正逐渐显现效益。董义伦在外打拼多年,得知家乡有了好政策,决定回乡创业。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租下百亩土地和水塘,建养鸡场、开挖鱼池和虾池、种植沙糖桔树,打造生态种养基地。如今,养鸡场养了1万多只鸡,种养基地年收入约60万元,为5名贫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扶贫工作队非常热心,他们为我修通水电、道路。现在政策和环境都很不错,等沙糖桔树长起来,效益会更好,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董义伦说。

今年,武汉市创新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鼓励市民下乡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引导乡村贤达、社会名人返乡创业,吸引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截至11月底,汉阳区已组织280余名市民到山坡街21个贫困村实地考察,有8名市民与村民达成租房意向;已组织8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下乡考察投资,有2家企业表达投资意向,开始选址工作;有18名本土创业能手回乡考察,其中5人已将企业落户山坡街,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下一步,汉阳区将按照武汉市推进“三乡”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三乡”工程扎实推进。

干部“一对一”帮扶不要敲边鼓 要当攻坚队

两年来,帮助江夏区山坡街贫困村脱贫,已成为汉阳区党员干部心中坚定的使命。“虽说是对口帮扶,但我们不能只是从旁敲边鼓,要有攻坚队的担当,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汉阳区扶贫办负责人说。

精准扶贫,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错一人。针对山坡街21个贫困村的817户贫困户,汉阳区安排817名干部“一对一”帮扶,每村都派有长期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能及时知晓、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汉阳区纪委常委彭汉红是红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为了准确掌握红星村村情民意,她同村、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与村民们建立起融洽关系。走访中,她看到有些村民房屋破败,危房常年透风漏雨,几经努力,帮助6户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在引进美味呆食品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她多次上门当“推销员”,向企业负责人介绍红星村优势,宣传产业扶贫重大意义。

汉阳区政协经科委主任熊杰是湖岭村工作队队长。两年来,他坚持长期驻村,履行第一书记责任,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帮助村里建起了鱼池、虾池,为村湾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修缮了党员活动中心、村级卫生服务中心和文化宣传长廊,为37户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产业,村民们对他赞不绝口。

宋伟民是汉阳区四新街办事处副主任,抽调到区扶贫办,常驻江夏区山坡街,担任21个贫困村扶贫工作总联络员。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宋伟民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从村里返回时已是天黑,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在乡间小道摸索前行,遇上天气不好,人和车都是一身泥。山坡街总面积296平方公里,面积几乎是汉阳区的三倍,村与村有的相隔几十公里,以往干部一天只能跑两个村,但宋伟民却能骑电动车一天能跑上五六个村。山坡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明军说,宋伟民对村湾小路比很多本地干部还熟。

常年驻守贫困村,工作队队员们也面临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村里生活配套设施差,夏天停水停电是常事,有时自来水管流出的水也不干净,队员们几天都洗不了澡。村里医疗条件跟不上,队员们生病也很麻烦。有一次,在大咀渔业村扶贫的工作队队员洪波凌晨一点突发急病,痛的在地上打滚。宋伟民接到消息后,摸黑骑电动车赶到村里,把他送到30公里外的医院抢救。洪波的病情得到控制后,很快又投入扶贫工作。

姜斌是汉阳区卫计委工作队驻新华村队员,两年来他与村民们朝夕相处,对每家贫困户情况都了如指掌,与贫困户亲如家人。村党支部书记鲁友盛说,小姜是村里的“活地图”“户籍警”。“在扶贫攻坚工作面前,没有汉阳、江夏之分,两家是‘命运共同体’,只要是我们该做的和能做的,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汉阳区扶贫办负责人说。

斩断“穷根”防止脱贫又返贫

汉阳区对口帮扶的21个贫困村中,到今年年底将有16个村摘掉贫困帽;2018年,剩下的5个村也将全部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帮助村民斩断“穷根”,防止再度返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脱贫后又返贫,大抵两个原因。一是遇到难以化解的风险,比如重大疾病,单靠一己一家之力难以抗衡;二是贫困家庭享受了“输血”,但自身“造血”功能并不强大,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将扶贫与防止返贫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否则,不仅弱化来之不易的扶贫成就,更会让返贫人口陷入沮丧乃至绝望之中。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认为,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考虑建立长效机制避免返贫现象发生。首先,贫困村、贫困乡镇基层组织的建设要加强,要有主心骨,要有带动这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甚至致富的组织领导力量。其次,是要用好外派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还要培养产业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建设不走的工作队,一旦脱贫攻坚战打完,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撤走以后,要有人能够继续跟进。再次,在贫困地区脱贫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最后,是在教育、卫生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比如,通过完善医疗保障解决看病问题,通过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刘永富强调,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交叉同步进行。

汉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摘帽”后,工作队将继续驻守,送项目到乡、送科技到村、送文化到户,为村民开展养殖、种植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扩大产业类型,提高抗风险能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不仅要扶贫,更要扶智、扶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命运,让他们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