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图文: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12-09-19 06:13:00来源:
    





    楚天都市报讯 “堪称南水北调宣传史上里程碑”

    

     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局长 郭志高

    

     我认真阅读了特刊。48版的报道,可以让读者全面、系统了解我国南水北调这一史诗般的工程,同时给人以激励、震撼和启迪。特刊对南水北调工程宣传的深度、广度、力度在省内史无前例,在所涉及的各省市中也是空前罕有的,堪称全国南水北调宣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该特刊还为我省南水北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是讴歌了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大局为怀、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使全国人民特别是受益区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了我省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二是颂扬了全省人民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全省人民进一步支持南水北调工作;三是见证了建设者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有利于激发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完成建设重任。

    

     “看到这个报道,我感觉非常震撼”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看到这个报道,我首先感觉非常震撼,报道以宏大的视角,道出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难度和对未来的影响等,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科普报道。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报道中那张水网体系图,可以说,这是一张改变中国经济命运的图片。从经济学角度,一旦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除了能使北方人民从此喝上干净的水外,还将大大改变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如改变北方现有的缺水型经济等。

     当然,报道也显示了为了该宏大工程,湖北人民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尤其是淹没区人们大局为怀、舍家为国、无私奉献,以及建设者们克难攻坚的精神,看后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总的来说,该工程可谓是前无古人的空前大工程;该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我要珍藏起来,作为资料与学员分享”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刘启明

    

     今天中午,我手捧《汉水丹心湖北奉献》特刊,仔仔细细从第一个版看到最后一个版,不得不说,这份特刊的质量、水准超出我的想象。

     首先,采访非常扎实、写作非常动情,一个个鲜活的移民故事,一幅幅动人的移民面孔,让人看了不由自主地融进去,情感上产生共鸣,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贴近性。

     特刊又不仅仅停留在普通市民的阅读层面,而是站在历史、政治的高度,小切口、高立意、深层次,引领阅读品位,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舆论导向。这一点,对于楚天都市报来说更加不易。

     我要把这期特刊珍藏起来,作为资料,在以后的课堂上跟学员分享。

    

     “我代表十堰人民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致谢”

    

     十堰市委书记 周霁

    

     在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我省移民工作宣告结束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推出这样一期南水北调大型特刊,很及时,发挥了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

     这份特刊堪称是大手笔、大策划,报道内容立意高,有深度、有厚度,令人耳目一新。

     专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决策缘起、论证历程、建设现状、建设成就及其伟大意义,特别报道了十堰市为保一江清水北送,这么多年来所作的巨大牺牲和奉献,展现了十堰人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移民精神,这将成为十堰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

     我代表十堰市委市政府,代表十堰市350万市民,向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致以衷心的感谢!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仿佛都历历在目”

    

     丹江口市委书记 孙咏平

    

     今天的《楚天都市报》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版式新颖、内容丰富,视觉冲击力很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家实施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平台。《汉水丹心湖北奉献》特刊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翻看每一页,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仿佛都历历在目,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这几年来,十堰市为南水北调所作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特刊给我的总的感受是气势宏大,不仅体现出了一份报纸特有的思想和深度,而且面面俱到,展现出了大报的气质和神韵。

     透过特刊,我能感觉到《楚天都市报》在湖北业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

    

     “责任和大爱,催生洋溢墨香的精彩”

    

     武大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尚重生

    

     特刊从六个方面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全景式的报道,着实不容易。

     首先,无论是从报道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都具有开创性。十几名记者,历时4个多月,踏访鄂、豫、冀、京、津、陕6省市,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

     其次,从内容上说,从宏观战略到百姓衣食住行兼备,如果内心没有大局,没有百姓情怀,很难做出这样的报道。只有深入千家万户,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困难、矛盾、奉献和大爱,才能呈现出来这样一份洋溢墨香的精彩。

     南水北调大型报道,是走转改的典型范本和结晶。沉下心去做报道,大能反映国家战略安排,小能反映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才是好报道。

    

     记者关前裕 郑晶晶 高东起 刘春燕 通讯员龚富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