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超接听热线
楚天都市网全程视频直播首场接听活动
楚天都市报讯
“我在珠宝展上买了15800元的商品,后来鉴定出来是假货,找工商,工商说要找公安,公安又说要找工商。我到底应该找谁呢?”
“这个事情,工商部门不应该推脱,应该我们来管。”
18日,由省政府纠风办主办、楚天都市报承办的“市民有约·九厅局长接听热线”举行首场活动,省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刘源超率队做客本报“市民有约”,通过电话、网络回答读者提问,解疑答惑,并现场办公。
热线电话热得发烫,原定1个半小时的时间,延长到近两个小时。来自各地的26位读者通过电话,咨询政策,反映问题:更换营业执照,工商部门要收费500元,这是否符合规定?花16800元买的塑身内衣,穿了3个月,没达到美容院宣传的效果,但对方拒不退款,该找谁投诉?网上购买的电器,迟迟没人上门安装,网购维权应该找谁……
在解答读者关于工商登记便民新举措时,刘源超透露,今年7月中下旬,我省将开通登记申请材料网上自助服务系统,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年内,我省将初步建成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新的登记服务模式。
昨日,楚天都市网进行现场视频直播,数万名网友点击视频或参与提问,有6位网友提问得到现场回答。本报将把其他网友的提问收集后转交给省工商局处理。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今起,本报联合省工商局开通投诉热线027-88567209,专门接听关于工商系统的建议和投诉,我们将把群众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后,反馈给省工商局处理。
答问
买了假珠宝 投诉却遇“踢皮球”
局长表态这个该由工商管
武汉李女士:我在武展的珠宝展会上买了15800元的珠宝,但没有开发票,会展上的检测台说珠宝是真的,但没有开鉴定证书,我回家后拿到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却被鉴定为塑料。我随后找12315投诉,工商所让我找武展,武展让我找公安局,公安局说不归他们管,要找工商,转了一圈转回来了,我到底该找谁?
答:这个问题工商部门应该管。卖你珠宝的商家不能出具检测报告,说明根本没有检测资格,而你在地大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是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维权依据。请你准备好充分的维权证据,就您的问题,我们会马上责成武汉市万松工商所来处理。
完美塑身成空话 16800元打水漂
消费者有权获知产品信息
孝感李女士:我在美容院买了16800元的塑身内衣,商家手写一份协议给我,盖章承诺3个月内达到国际标准的完美S型身材,无效全额退款。但三个月后根本无效,我要求商家退款并提供商品的来源、产地、成分等信息,但被拒绝。
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您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消协应该帮助您,我们会迅速调查处理您的事情。
更换营业执照 工商要收500元
今年已取消年检和验照费
孝感周先生:我是个体户,今年要更换营业执照,工商所要收我500元,请问这个钱是否收得合理?
答:目前,我省已经取消工商行政性收费。从今年起,取消了个体工商户验照费,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我们已做出承诺,严格执行“三禁止”规定,禁止在工商业务窗口收取会费,禁止利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职权为协会代收会费,禁止工商干部收取会费。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和违反工作纪律的,一律先免职或调离岗位,再调查处理;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一律先免职,再调查处理。市民监督可拨打省工商系统政风行风监督电话:027-86782734。
接到投诉后,省工商局责成孝感市工商局到现场调查,经查,周先生因违规经营,上月被工商部门口头警示,并表示如不改正,将处以500元以下行政处罚,但实际上并未进行处罚。
行动
生鲜市场未办执照就出租
省工商局调查后表示将处理
昨日上午,武汉周女士向省工商局局长刘源超反映:今年3月,她在光谷一家生鲜市场租了一间商铺,进去后才发现该生鲜市场阴冷潮湿,很少有人光顾,并且该生鲜市场没有营业执照。
对周女士举报内容,刘源超当即要求相关处室迅速调查处理。昨日下午,省工商局企业登记监管处和市场监督管理处调查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本报记者随同采访。
该生鲜市场位于光谷大道宇峰生鲜超市,由地下停车场改造而成。
针对周女士所说的该生鲜市场没有营业执照一事,调查人员现场电话联系了该生鲜市场的负责人龚某,其称“营业执照从去年就开始办,一直没有办下来,本来我们这是属于洪山区,但今年6月份又被划到东湖高科技新技术开发区了。”调查人员发现,该生鲜市场在没有办营业执照情况下私刻了公章。调查人员表示,将对该生鲜市场进行进一步调查后处理。
■花絮
山东读者来汉维权 工作人员现场释疑
“热线太火爆了,我怕轮不到我提问,赶紧从汉阳赶过来。”昨日上午,52岁的山东青岛消费者刘先生,一边拨打本报“市民有约”热线,一边从汉阳赶往报社。
刘先生说,他两天前刚到武汉,正与厂家协调退车事情,前天看到本报的预告消息,特意赶来反映情况。
刘先生在电话中反映,去年5月在青岛购买了两辆武汉生产的重型货车,花了18万元,却被青岛经销商冒用其他车的合格证上牌,导致车与证不符,无法办理营运证。
省工商局局长刘源超接听电话,得知刘先生正在往本报赶,当即派出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12315热线负责人和省消委投诉部负责人下楼接待。等待了十几分钟后,刘先生满头大汗赶到,他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这么重视,我在青岛搞了半年没搞定,只好跑到武汉来找厂家。”
上述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就协调和起诉两方面,为刘先生提出了参考意见,并详细收集了刘先生的材料,表示会尽快帮忙转到山东当地工商局。
策划:刘时俊 张小燕
采写:本报记者陈凌墨 汪杭 实习生徐佩佩 祁靖怡
摄影:记者宋枕涛 姚品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