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襄州区试行土地增减挂钩改革 描绘城乡一体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4-09-19 07:19:47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村建好、田整好、房换新,又拓展了城镇建设用地空间——这是襄州区用活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带来的政策,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径,在该区镇村绘就的一幅城乡一体持续发展的新画卷。截至8月23日,该区古驿镇正在集中实施的唐吕村一组、下凃村五个组等3个项目又相继完成,可实现新增土地713亩。

  困境突围

  增减挂钩破解用地难题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长与耕地红线之间的矛盾,成了襄州多方求解的难题。与此同时,襄州30余万名农民“洗脚进城”,农村空心村、空心房、危旧房现象普遍。要持续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用地指标的不足,有利于科学合理规划用地结构,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二元化差距。”据襄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罗兴合介绍,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以保障更多的工业项目、民生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尽可能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压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样,既可保持襄州全国粮食生产大区地位,也可为招商引资来的项目提供落地空间,还可以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工厂就业。

  大气魄赢得大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该区盘活了存量土地资源,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瓶颈,走出了一条既最大程度保护耕地,又循序渐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之路。6年来,该区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效,证明增减挂钩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四化同步”建设的一大高招、妙棋。

  2008年以来,襄州区共争取挂钩周转指标10760.85亩,为襄阳深圳工业园、襄阳国际物流园、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五洲国际、正英集团等项目用地解决了用地难题。该区已初步形成双沟池阳新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示范点和龙王红水家园为代表的1000户以上新型农村社区,搬迁农户7095户,新增耕地11201.3亩,建设苗木种植区1个,特种蔬菜种植区4个,养殖基地3个、良种繁育基地5个,带动项目区农民年均增收1023万元。

  乘势而上

  创新举措成就“襄州做法”

  2008年8月,经过争取,襄州成为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区后,区负责人深入一线调研、问计于民,摸清家底:全区村庄用地面积19416.5公顷,现农业人口68万多人,按户均15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应需用地10245公顷,尚有9000多公顷的潜力可挖。

  襄州按照“试点引导、稳步推进,全面铺开”的思路,在伙牌镇老李家村、黄集镇长王村开展挂钩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选择峪山镇金寨村等18个村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引导、典型带动,为全面抓好增减挂钩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襄州确立“撤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改造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的总体思路,聘请上海、武汉等地大专院校和专业机构的专家,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一配套完善社区水、电、路、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不断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幼儿教育、邮政、通信、金融和城市管理进社区。在新村建设上严把“四关”,即用地条件关、选点定址关、用地面积关和房屋造型关。对腾地农户统一签订旧宅基地退还协议、统一拆旧奖补政策、统一组织复垦还田。对新增耕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经营。

  襄州在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责任考核和奖励引导机制、建立跟踪监管机制上下功夫。如强化政策资金投入。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村庄搬迁复垦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制定出台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办法,把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合集中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整体效应;强化市场运作,引进市场主体联合实施土地开发。出台奖励政策,对迁村腾地工作进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的进行奖励,促使项目建设提速度、推进度、保质量、见实效。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逐笔把关、定期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2013年11月12日,在省国土厅副厅长邹清平的带领下,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的代表共250人来到襄州区双沟镇“池阳新村”就“四化同步”建设观摩取经。邹清平对该区通过增减挂钩试点推动“四化同步”建设的做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

  大有作为

  “三集中”模式实现发展多赢

  大项目为发展增后劲,“增减挂”为发展争空间。池阳新村的成功改造,创新了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的双沟模式,对实现城乡土地节约利用和农村居住工程扎实高效推进,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农民获益,企业期盼,政府扶持,三方的共同愿望和多赢需求得以实现!”襄州区政协副主席、襄州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蒙世远说,示范区按照“区域相近、适度集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采取集并、改建、整治等方式,利用土地增减项目,科学合理确定新村落(社区)位置布点、集并规模和生产半径,规划建设14个农村新社区。新建的池阳新村,广场、超市等公益设施配套,彻底改善了环境,优化了公共资源,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截至今年5月,襄州区仅是2011年项目还建区已建成房屋2359户,已完工面积461.9亩,其中峪山镇金寨村、龙王镇曾陈村等7个项目区农户已全部搬迁入住;项目拆旧区已搬迁2262户9048人,完成工作任务的92%。44个地块旧村庄土地复垦已经进入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已复垦旧村庄土地1793亩。此前,襄州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来,已经有10个300户、8个500户和峪山南环新区等5个1000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目标,共获批增减挂钩周转指标5910.9亩,完成片区建设25个,搬迁农户2945户,新增耕地4989亩,户均还耕1.7亩,保障了深圳工业园、襄阳国际物流园等园区建设用地需求。

  一大批涉农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动机”。以正大集团、襄阳鲁花、万宝粮油等为代表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为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就业开辟了新途径,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5月,襄州区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一类县(市区)六强,同时,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柴化锐 刘东 崔海晗 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