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小萍、实习生万娟、通讯员杨爱华)昨日是国际档案日,省档案馆特藏库对外开放,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省档案馆特藏库建于2008年,面积近400平方米,展品包括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南大区及湖北省直机关档案。保存最早的物件档案为公元1651年,南明“援剿总兵关防”印,最早纸质档案为明代天启7年所签订的地契。其中,辛亥革命档案、汉冶萍档案、江汉关档案这三批档案纳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遗录,展出了中华民国五色旗函及图案、光绪34年老龙股票、江汉关买土货报单等一系列珍贵档案。
开放特藏库的同时,省档案馆首次在互联网上(湖北档案信息网)公开湖北省抗战相关档案,内容包括湖北境内战事、湖北各县抗战史料、战犯罪行调查等珍贵档案,图文并茂“还原”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和鄂豫边区新四军五师抗战的场景,方便读者查询利用。此外,对于1万多件形成年限已满30年的省直机关档案,省档案馆也同步开放,市民网上可查询目录,到档案馆调档利用。
省档案馆正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工程。“目前,省档案馆馆藏档案75万卷,已有近30万卷实现数字化查阅,争取5年内实现数字化档案全覆盖,未来还将逐步推进档案‘百度模式’,实现档案资料互联网查询和利用。”省档案局副局长尹达介绍。
另据楚天金报
湖北档案馆公开万件解密档案 市民凭身份证免费查阅
楚天金报讯(记者赵贝 通讯员常晓玥)昨日是“国际档案日”,省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公开解密了10500件馆藏档案,这些档案主要涉及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委、湖北日报社等部门,市民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均可免费查阅。
据了解,这些档案的主要内容为1967年至1984年间,湖北在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社会发生的变革。省科委的一份出国情况档案显示,1983年我省科委系统出国人员不能有行政人员,省本级科委及直属单位仅派出3人,全省科委共派出15人,经科委审核的出国人员27人。在这些人当中,除襄樊市一位副市长(懂业务)和襄樊、沙市科委主任(均为工程师)以外,其他都是科技人员和翻译,没有行政人员。
当年,因出国收到的资料2000余份,各种塑料、化工原料、试剂等300多公斤,实物样品上百件,均上交;当年,全省科委系统没收到一件礼品。
参观档案的市民表示,没有想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纪律这么严,党员干部这么自觉。
档案显示,1973年,我省制定《防止企业中矽尘和有毒物质危害的规划》,要求在3到5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一些地区农民工“尘肺病”问题至今仍未根绝。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