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康养产业的发展动力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在站在了经济社会发展“风口”上。
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接着民生,未来的发展空间无可限量。因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尽管政府和市场均投以热切的目光,但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方面政策体系还不太完善,市场开发空间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社会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关联产业之间的融合缺乏深度,尚未形成集养老、休闲、医疗等多位一体综合性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找准突破口,有针对性地破题。
健康是构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新时代的核心主题之一。在政策环境上着力,在产业融合上聚焦,将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刚性需求发展为朝阳产业便指日可期。从融合养老、文化、旅游和互联网,到顶层设计和细节落实,关照人民健康的康养产业必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惟其如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才能成为人人可享的晚年生活。
现场协商
社会机构提问不拐弯省直部门回应有干货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辉)12月20日,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省民政厅、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回应提问。
湖北侨亚集团代表刘金胜提问:民办企业如何在养老运营补贴、税收减免和相关银行贷款方面,享受和公办养老机构的同等待遇。
省民政厅负责同志回答:我们的养老机构有公办和民办,这是从单位性质来讲,从企业角度分为盈利和非盈利,现在政府的支持政策是按照盈利和非盈利来划分的,对于非盈利的支持力度大一些,对盈利性的支持力度相对小一些。今后,将对盈利性养老机构加大支持力度,还要落实好现有政策。
泰康之家楚园养老社区代表姚欣提问:养老行业目前处于上升阶段,专业人才积累不够。请问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时,是否有养老行业的学科设置。
省教育厅负责同志回答:康养产业人才培养,教育部门责任重大。一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提供好两个公共产品,即工匠和工匠精神。下一步,教育部门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二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里优化专业设置;三是推动职业技术院校对接企业、对接市场、对接医养结合现场,搞好服务。
网络议政
当你老了希望怎样的生活
月度协商网络议政反响热烈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辉)省政协办公厅联合楚天都市报全媒体平台发起网络议政活动,并在12月20日的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进行展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墨主持了网络议政。她介绍说,“当你老了,希望一个怎样的晚年生活”网络议政活动,引发众多网友共鸣,截止12月18日,47.5万网友关注并填写问卷。对于是否愿意去养老机构,59%的网友选择了愿意。养老服务业应该重点发展哪些方面呢?选择推进医养结合的占20%以上,其次是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
微博页面展示的网友建言有: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对家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适当调整子女的个税起征点;推动分级养老,细分养老人群;建设一批中高档养老社区;借鉴外省经验,对老人免费开放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广志愿存储养老时间的互助养老方式。
此次协商会还首次设立分会场。百步亭社区70岁的居民卢瑞珍通过网络连线现场提问:一些养老机构离医院很远,老年人面临看病难,如何解决?
省卫计委负责同志回答说,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将推进以下做法:由医院在养老院内部设立医疗机构,延伸开办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由医院直接托管养老院或者办护理中心;公立医院和养老院签订协议,通过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服务,做好转诊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养老机构配建全科诊所。
(作者:吴康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