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频道 > 每日头条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砥砺奋进的五年:宜昌农网大改造 城乡内外恬适生活
发布时间:2017-10-12 13:00:54来源:三峡宜昌网进入电子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水、电、气是人民群众天大的“小事”,近五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围绕这些“小事”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增强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

  解码

  水:一泓清流润万家

  人在水中滋养,城市因水富足。

  近五年来,宜昌城市供水能力持续增强,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连续十余年综合水质合格率100%,主城区近80万人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一股股生命之源,正通过一条条“城市血管”,持续不断地输送进千家万户。

  为强健“血管”,提升水质,桑德三峡水务有限公司实施老旧管网改造与新建供水管网并举,从2005年至今,将宜昌主城区内供水管网升级、扩建至1055余公里,同时还改造多处供水压力不足的区域,形成了现在东到宜古路龙盘湖、西到东湖一路、南到长江沿线、北到峡州大道的庞大供水网络,供水范围超过90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达36万吨,

  目前宜昌市主城区拥有官庄水库、运河、长江3处水源,3座水厂,形成了以水库水为主,地表水源互为备用、互为补充的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四水厂正在修建运河取水备用泵房,2017年底泵房建起后,宜昌市主供水厂将全部实现双水源取水,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一座城市不仅要确保居民用水纯净安全,更要科学处理城市“代谢”污水。通过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入河排污总量这三条红线,保持人水和谐的平衡关系,同时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临江溪污水处理厂是宜昌市最大城建环保项目,由启迪桑德旗下桑德三峡水务公司运营,2006年12月30日污水厂通水试运行,工程远期2020年总规模为30万m3/d,近期2010年设计规模为20万m3/d。工程一期污水收集率80%,二期污水收集率90%。

  目前,投资近4亿元的临江溪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及二期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扩建规模为10万m3/d,提标改造规模为20万m3/d,工程完工后出水水质将达到一级A标准。这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出水水质,减少排入长江的污染物负荷,保护长江水环境的安全,让宜昌更加洁净、美丽。

  电:一个引擎助跨越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近五年来,宜昌市持续推进电网改造,全面提升供电质量,优化服务,以优质供电为宜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城区电网智能化水平取得新突破。2015年,宜昌市完成了城区主供电源220千伏白家冲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改造,为城区供电换了颗“大心脏”,还同步推进片区电网改造,使城区电网从过去的“一团团”变成了“一组组”,电网结构更优。2016年5月,建成城市核心区(8平方公里)配电自动化工程,增强了配网转供互带能力,实现了配网遥控操作、故障精准定位、事故快速自愈和抢修全程可视功能,大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现代化水平在全省领先。

  新一轮农网改造,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顺利完成当阳、夷陵、长阳、远安、秭归、五峰、兴山7县(市、区)农电管理体制上划,“十二五”期间投入31.144亿元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相当于“十一五”期间农网改造投资的3倍,县域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市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2015年、2016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分别同比增长14.55%、11.57%。

  推进“互联网+智慧供电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供电服务网格化“全覆盖”。推广应用掌上电力、电E宝、企业微信等网络载体,形式“1个服务调度中心+N个服务网格”的运作模式,宜昌市用电规模居全省第二、用电均价属全省最低。

  深入实施“绿色航运、绿色农业、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电能替代行动。在夷陵、秭归港口建成全省首个岸电系统,累计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644个,实现替代电量8.18亿千瓦时,每年减少燃煤消耗37.18万吨、减少燃油消耗4.96万吨,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气:一缕蓝焰聚人和

  气聚人和,造福社会。

  2005年1月,宜昌市实现天然气置换供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次高压、中压及庭院天然气管网1400多千米;天然气接收门站2座、天然气储配站1座、中压调压站3座、CNG汽车加气站2座及各类调压设备1107台套。天然气覆盖居民用户31万户,工商业户4000多户,主城区气化率已达95%以上。同时,宜昌市龙泉、鸦鹊岭、黄花、樟村坪、雾渡河等乡镇也已正式启动天然气建设。龙泉镇天然气管线已贯通,工商业居民顺利通气,成为美丽乡村的落地示范。

  2015年,宜昌市将燃气安全纳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范畴,实现了燃气管理网格化,利用社区网格功能,扫除居民燃气安全盲点,减少和杜绝户内隐患,共建安全城市。

  “有了这个报警器,我再也不担心燃气泄漏了!”家住宜昌城区绿萝路18号的居民李廷英老人,常因记性不好忘关燃气灶开关,让在外工作的子女们十分担忧。今年“十一”前夕,宜昌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义务上门检查燃气安全,为老人更换了老化管道,还安装了天然气报警器,一旦出现漏气,将自动切断天然气,确保了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西陵区樵胡岭社区盲人宿舍小区有约100户残障及独居老人家庭,燃气公司安检员主动上门,逐户对管道、阀门、表具是否有漏气、胶管是否老化、管箍是否有松动等进行检查,帮助盲人居民将灶具维护调试至最佳燃烧状态,并宣讲燃气安全使用和自我防护常识。

  天然气走进千家万户,一缕缕蓝色火焰,让城市更加环保低碳。2014年,宜昌市开通中石化第二气源,双气源为保障市民供气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宜昌中燃正积极构建“一主一新两翼全业态”战略发展新格局,打造气代煤发展新引擎,加速气化乡镇,建设美丽乡村,让宜昌居民源源不断地用上优质天然气,推动宜昌市转型跨越、绿色发展。

  心声

  “电”亮农民新生活

  赏田园风光、品古茶,跳摆手舞、唱土家情歌……今年夏天,五峰湾潭镇茶园村村民龙治科的农家乐民宿日日爆满。

  “之前就有在老家做生态旅游的想法,但电网不行,什么都做不了。”自去年农网改造后,在外打工多年的龙治科回乡创业,投资15万元改造了自家吊脚楼,建起村里的首家农家乐民宿。

  千亩茶园、百幢木屋,五峰供电公司将茶园村导线换成了绝缘线,直径增加2至3倍,变压器电容增加3倍,供电半径从最远4公里缩小到了800米,并对村里292幢土家木质吊脚楼彻底更换了木电杆。

  电改好后,村里近20家吊脚楼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茶园村的“世外桃源”称号也日渐响亮。同时,醉美栗子坪、白溢古寨、“新城后花园”沙淌村等多个传统古村落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火热的乡村生态游目的地。

  “去年营业额已突破1100万元,今年将有更大突破。” 长乐坪镇苏家河村利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立兵对农网改造赞不绝口。以前由于供电“卡口”和“低电压”状况,合作社的两个冷库只能运行一个。网改后,供电容量从160KVA提高到200KVA,蔬菜冷冻产业发展的瓶颈迎刃而解。眼下,邹立兵正加速布局蔬菜冷冻产业,不仅惠及苏家河村400多户蔬菜种植户,同时辐射到周边村镇及恩施州鹤峰县。

  “农网改造变化大,一步进入电气化,空调冰箱搬进家,用电高峰不跳闸……”这是流传在素有“宜昌西藏”之称的牛庄乡村民中的顺口溜,生动道出了农网升级改造给广大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成就

  供电“成绩单”

  全社会用电量:

  2013年至2016年,由208.53亿度增长至212.42亿度。预计2018年将达到251.01亿度,2020年达到281亿度。

  电网建设投资 :

  2013年至2017年宜昌电网总投资62.48亿元,分别为6.84亿元、9.85亿元、17.32亿元、14.72亿元及13.75亿元。

  新能源发展:

  2013年至2017年,宜昌电网累计投运光伏14.997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8550万度。风电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8950万度

  水、电、气,千家万户最关心的民生“小事”。近年来,围绕最基础的民生诉求,宜昌大力加强供水、供电和燃气建设,纯净的生命之源、强劲的电力保障、安全的能源供应,优质便捷的现代化生活不断升级,更优更强的宜居之城逐步成型。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