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家庭结构变为“422”
“单独二胎”可以在政策上终止“421”(4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取而代之的是“422”结构,有利于家庭发展。“单独二胎”与现行生育政策比较,利远大于弊。
此外,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持续升高已经持续30年,近四年出现连续性下降,但是依然在高位震荡,2012年数值为117.7,属世界之最。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唯一手段。“单独二胎”可以适度多生,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定会下降。
原新指出,城乡出生人口的素质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是城乡受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客观存在,现行的受教育条件相对差的农村可以多生,受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城市必须少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总体提升。“单独二胎”可以实现城乡家庭生育数量规定一体化,可以消除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
□专家建议
人口发展纳入“顶层设计”
针对问题和挑战,专家刘爽指出,生育政策调整嵌套在全局性重大改革之中,所以应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理解人口发展和人口工作。这一涵义对于我国的人口发展来说,有着远比生育政策调整更为广泛、深刻的意义。人口发展、包括人口工作必须适应改革发展大势,融入社会、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
首先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需要衔接、配套和整合。多年的计划生育,累积出了成亿的计划生育家庭,包括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失独家庭,这些年政府履行社会责任和承诺,制定并实施了很多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补偿、优惠政策。如何在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将对这些家庭的补偿和优惠纳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体现社会公平,是需要优先和急迫解决的重大问题。
同时,政策落实需要全方位推进,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政策而言,人口是它的基础性支撑要素,是政策的原动力和相关措施的出发点、落脚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