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贴近农户需求引领推广变革 ——长江流域水稻发展研讨暨“C两优华占”看苗会侧记
看苗会现场。何军莲 摄
本报记者 肖力伟
“去年,我种的‘C两优608’,分蘖力就很不错了,不想今年种的‘C两优华占’分蘖力更好了。”在2013年7月22日湖北随州市召开的“长江流域水稻发展研讨暨‘C两优华占’看苗会”现场,抚摸着自家田头茂密茁壮的秧苗,随县厉山镇沙城村一组的许培胜喜不自胜。
在50多亩地的种植现场,来自安徽、河南、湖南及湖北等地的农技推广人员和种子经销商近200人把许培胜围在中心,听他讲种植“C两优华占”的感受。许培胜说,他得知去年本县环潭镇许庙村的陈善浦种“C两优华占”这个品种亩产达到900公斤,唐镇柏树河村的刘逢青也达到了850公斤时,就想在今年试种一下。许培胜向大家介绍,他是在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全按照自己种植习惯和方法,生产成本和用工和往年也没啥区别,但收获却大不一样,有效穗数每亩将超过20万,亩产700公斤没有任何问题。
相对于那些种植水平要求较高、需大水大肥的超大穗、少分蘖品种,农户更喜欢少投入、省人工、种植安全的品种。随州市农业局王炎林局长告诉记者,相对粗放、抗性好、优质稳产高产的品种最受农户欢迎。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表达得更为明确:简易栽培获高产的品种是我们育种人要把握的方向。钱所长说,现在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种地的多是文化不太高又接近老年的人,种植技术要求过高的品种对他们显然不太适宜。“C两优华占”的选育人之一的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则表示,现在种田比较效益低,规模化趋势越发明显,要求的水稻新品种抗倒性、适应性好,种子生产成本低和适应机械化作业。
2012年,由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作母本,“华占”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C两优华占”分别通过了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和湖北省中籼中熟组同步续试和生产试验。负责对这个新品种进行现场考察的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的卢开阳局长如此评价:130-140天,生育期适宜,茬口特别好;株叶型态理想,秆矮且粗壮,分蘖能力强;高产稳产,亩产670公斤以上,湖北省连续两年区拭第一;米质好,达到优级;综合抗性好,对水稻主要安全隐患的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综合抗病指数3.1级,且耐高低温能力强,适合现代农民种植需求(粗放、轻简),推广前景极为广阔。
对“C两优华占”这个新品,栽培学家、华中农业大学蔡明历教授更是赞赏有加:这是一个适应当前生产现状、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他表示,伴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大田栽播密度普遍小;而由于广大水稻生产地区种植水平偏低,农户希望相对稀植来减轻病虫危害,分蘖力显得越发重要,“C两优华占”这种多穗、中穗型水稻品种顺应市场需求,同时,这种品种对异常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出更强的态势,包括在土肥较差的地块种植,突然遭遇低温天气等。
“现代农民有三个身份:老板(投资者)、经理(经营者)、职员(生产者),我们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我们要选育推广什么样的品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阳庆华如是说。在阳庆华看来,低风险、少付出、多收入,是种植户对好品种的需求和期待,选育推广的品种一定要保证其产量高产稳产和农民收益的稳定。阳庆华说,真正的好的品种,要保证在逆境下不能大幅度减产,能稳定基本的产量;在轻简化的条件下,能保证高产稳产。“C两优华占”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品种,一个中国多穗高产水稻的旗帜产品。
(作者: 编辑:李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