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夹在老师家长之间 担心两边都挨批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通过“家校通”、QQ群公布学生成绩的方式,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普遍。
武汉一初三年级家长反映,她经常收到这种短信,每次考试,成绩好的、成绩差的都点名指出,让家长配合。“有时候一天收到好几条这样的短信,孩子被反复点名,英语老师刚发短信说不及格,语文老师又发短信说成绩不好,那种滋味比我自己受到领导批评还难受,全班几十名家长,都知道我家孩子考砸了,作为家长真是颜面扫地”。
老师与家长的“频频互动”,也让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感觉紧张,“夹在老师和家长间,担心两边都挨批评”。
武汉初三学生林磊(化名)告诉记者,每次考试后,母亲的手机就会接到短信,关于他的各科成绩、在班级的排名、班级最高分、平均分等。“其实我每次都会主动跟妈妈说情况,她会帮我分析,对我进行批评教育。但接到老师短信后,她变得更焦虑,又会再念叨我一遍甚至几遍,本来压力就大,被她这么一说,我神经更紧张了。”
“老师发这种内容的短信,简直是负能量。”家住南湖的初一学生刘欢(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我这两次没考好,可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老师这样发短信,岂不是更打击我的自信心”。
学校
利用学号代替姓名 可缓解家长尴尬
针对家长们的“牢骚、不理解”,不少老师也感到委屈:“发这种短信其实是为了学生好,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再说学校、区里、市里都有排名,中高考时老师也有任务,多重压力之下,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促使他们奋起”。
武昌民主路小学校长夏艳蓉认为,在家校沟通中,家长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依赖型、旁观型、支持型、评价型等等,无论老师是通过“家校通”还是QQ群与家长交流,都要有针对性。“部分老师通过家校通、QQ群公开学生成绩这一做法,会对学生的心理、品行、能力产生副作用,这种负面的影响,可能一时半会儿并不会表现出来,但是日积月累长时间后都会显现。”她建议,对于支持型的家长,他们一般都会特别主动地跟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老师热情回答就可以了。而对于依赖型的,老师则应该多主动发一些信息跟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多关心孩子。
“信息发多了家长嫌烦,发少了他们又觉得老师不负责任。我们得揣摩什么样的频率比较好。”南望山小学的黄老师告诉记者,作为家长,多数都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在班级处于什么位置,但她又不能直接排名,所以有的时候就公布分数段,对于进步大的学生,会大力表扬。还有的老师在公布成绩时,会用学号代替,而不直接写学生姓名,给予家长一定的缓冲空间,这样既利于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又不至于太直白,让家长感到尴尬。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