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家校多沟通是好事 但应把握好策略
“从心理学上看,学生的成绩属于他们个人隐私,老师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将学生成绩进行公开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内心,更不能简单地用短信将责任直接推给了家长。”武昌区小教科科长王鹃说,看似负责任的行为,往往招致不负责任的后果。这暴露出部分老师教育理念的偏颇: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关注排名,忽视了孩子的全面成长。
王鹃认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几次考不好并不能反映孩子“差”。老师若公开通过群发信息方式公布考试成绩会使学生追求高分带来的光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该多从非智力因素,如行为习惯、素质修养、道德情操、情感心理等方面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鼓励家长激励孩子。
“无论是哪种方式,家校多沟通,肯定比不沟通好。”省特级教师孙民指出,传统的“家校通”平台的沟通多以老师发给家长的单向短信为主,所以家长如果有想法,要主动通过电话、网络或见面等方式与老师互动。
孙民认为,“家校通”、QQ群或微信群里面的网络信息是共享的,老师在不同的场合应注意不同的说话方式,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发布出去,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利用“家校通”告知,充分考虑家长和学生的隐私权。“和家长探讨对孩子的纠偏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地私下交流,给他们尊重感,总之,要把握好‘度’和策略”。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