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著名诗人席慕容获“2013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发布时间:2014-01-03 17:13:20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廖瑾)她是蒙古族、是教授,是画家,是诗人也是散文作家,2013年对于她来说是忙碌的一年,办“旷野系列”主题个人画展,赴大兴安岭为鄂温克族使鹿部落几位画家的画展推介,参加书展介绍蒙古诗人作品,并发表专题演讲,且在台湾出版散文集《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她就是心中充满浓郁原乡情节的席慕容。因为席慕容在探寻游牧文化本质和发掘草原价值今日在世界中的重要性等方面所做出的特别贡献及成就,近日获得“2013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才华横溢的画家、诗人

  说起席慕容,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她的诗人身份,但是,同时她也是一名专业画家。

  席慕容大学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远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油画高级班进修,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她曾多次参与美展,且多获大奖,在比利时和瑞士等地还举办过个人画展,破获好评。1970年,她回到台湾,曾在新竹师院教授油画,也曾任职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她用功甚勤,每两三年就举行个人画展,发表新作。今年,她在台湾台东美术馆又展出的“旷野系列”主题个人画展也颇具影响。

  这样一位充满才情和内秀的女子,不仅在画作上享有盛名,她还用文字表达自己细腻的内心情怀,从1981年出版诗集《七里香》开始,近30年间,席慕容的诗作和散文影响了华文世界里几乎整整两代的读者。她的多部散文集多次再版,并且这样的影响现今还在持续中。她的诗集被译成多国文字,蒙文、英文及日文版都已有单行本面世。

  寻找浓浓原乡情

  席慕容的诗风早期清纯又热烈,著名作家陈丹燕曾形容她的诗作:“是清澈的溪流,在年轻时涓涓地流着。”但是,1989年夏天,46岁的诗人寻到原乡,第一次见到父母的故乡蒙古草原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生命中居然还有一个浩淼的大海,从此魂萦梦牵。

  在邂逅了深邃的蒙古高原后,给了席慕容无比强大的支持,使得她从此把创作中心都放在 “原乡寻觅”和“原乡书写”之上。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由席慕容作词,德德玛在1999年演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我们难以估计从创作到现在,究竟有多少人在聆听和传唱着这首充满拳拳之心的歌曲。

  席慕容的诗风渐趋厚重与苍凉,她不仅仅在文学上创作有关原乡的作品,在思维和行动上,她更是将个人的乡愁扩大深入,转而成为对游牧文化的回归与关注。这些回归与关注体现在她20多年来不断地观察、阅读与寻访之间,体现在她一次次的演讲和诗文集的出版中,她一直在呼吁世人重视草原存在的必要与价值,正视游牧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今年,她赴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演讲,并促成了之后在阿拉善左旗举行的“阿拉善诗歌之美”朗诵会,推荐当地三位当代诗人的作品。

  席慕容在今年出版的散文集《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中,看似是写给想象中的蒙古少年,实则更是对于对自我轨迹的挖掘和告白,可谓字字沁人心脾。她在书中探索游牧文化本质所具的深层意义,重现蒙古高原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景与线索,清楚地显示草原价值在今日世界中的重要意义。文章篇篇真挚恳切,发人深省。

  席慕容在浓浓的乡愁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根源和定位,她的作品更是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