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投诗我欲赠东湖,为仰行吟屈大夫。楚水燕山偶来此,淡烟微雨渺愁予。”——聂绀弩《屈原像下》
可算冥冥之中的巧合,今年国庆期间,一部影片《黄金时代》让无数青年观众陷入文艺的思索,同时也熟悉了片中一位主要人物的名字——聂绀弩。这也是这位着名诗人、散文家及湖北荆门老乡,首次登上大银幕。
电影尚在热映。昨日,首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暨聂绀弩诗词奖颁奖大会在汉举行。300余名海峡两岸诗词名家、学者出席,并就当代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等展开讨论。
这是首次以聂绀弩命名的诗词奖项颁出。其中,刘征获聂绀弩诗词成就奖,刘庆云、吴荣富(台湾)获聂绀弩诗词创作奖,丁国成、叶文福获聂绀弩诗词评论奖。
来自宝岛的获奖者吴荣富说:“和内地爷爷奶奶从小会教孙子背唐诗一样,台湾的阿公阿婆同样会在孩子牙牙学语时,给他们读诗念词,共同的文化背景相通,精神上血肉相连。”
同样来自宝岛的着名诗人郑愁予告诉记者:“无论是台湾还是内地,民族精神是相同的,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当中,诗词是让文化进入生活的重要力量。”
“我达达的马蹄 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的这首《错误》曾让无数读者着迷,这位81岁的老诗人称赞:屈原是“诗之帝”。他认为:“人人都可以把诗歌写得具有古典美,只要进入境界,古典诗的很多元素就会隐藏在诗人的潜意识里,一旦诗人创作的诗跟传统文化有关联,写的时候它就会蹦出来。”
来自台南市新营国民小学的张溪南校长,以亲身教学经历谈到:“中华传统诗词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即使是21世纪的台湾中小学教育,仍然要从其中汲取精华。”
在论坛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提出,中华格律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殿堂上的阳春白雪,是圣者心灵的放飞,是“从心所欲,不逾规”的崇高而美妙的境界。
香港诗词学会创会会长林峰,以“高踪横厉”评价毛泽东诗词,他说:“毛泽东诗词使我终生崇拜。”并以自己的读诗经历认为:年少读毛诗,宛如秋水入云,春风吹岸,而使人志气恢宏;年壮读毛诗,宛如飞龙入海,野马驰原,而使人壮怀千里;年老读毛诗,宛如斜阳红树,白发冰心,而作肝胆照人……
我省着名作家熊召政以《旧体诗词与当地生活》为题,讲述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了解,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将在我省一届一届办下去。这正是因为,湖北是中华诗词的沃土:江汉乃诗歌发祥之地,荆楚系风骚诞生之乡。《诗经》有《汉广》《江有汜》之篇,《楚辞》有《离骚》《九歌》之什。屈原、宋玉,导先路于前;浩然、子京,扬洪波于后。迄乎近代,闻一多之《红烛》高擎,聂绀弩之《山呼》继响。
中华诗词,是海峡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是所有中国人沟通交流的共同文化因子,会在全球中华儿女共圆中国梦当中发挥特殊作用。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