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有利于强化党的执政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韩俊
湖北在“三万”活动中,向每个村庄派驻干部,针对“三农”问题开展帮扶工作。实践证明,选派干部下乡对机关干部磨炼意志、砥砺品格、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成效明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成效明显,对密切城乡关系、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成效明显。
湖北的“三万”活动成果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湖北民情大调查,几乎全部是湖北媒体写出来的。一个省的媒体能够对“三农”问题做出如此全方位的、如此鲜活、如此有感染力的调查,是不多见的。这些报道我看了,政策水平高,理论水平高,最重要的是对农村村情民意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映。制定“三农”政策的同志把这本书反复读几遍,对农村的问题心中就有数了。
下面我再讲几点体会。第一,“三万”活动确实增强了干部对“三农”的真挚感情,成为强化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城里工作的同志下乡要干的第一件事是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收获是掌握了所在村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社情民意。我在云南调研的时候了解到,有些年轻干部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群众的笑声、骂声、赞扬声,声声入耳;农民的喜事、忧事、家务事,事事在心。干部下乡以后,确实对农民产生了一种很朴素的情怀,因此干部下乡蹲点帮扶工作要常态化。
第二,“三万”活动确实是创新了对农村的帮扶机制,成为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机关的工作在向农村延伸,机关的服务也在向农村延伸。湖北省在“三万”活动中,大搞小型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外,还送科技、文化、卫生、信息、农资、岗位、贷款等下乡,把一些实事办到了农民家门口。
第三,“三万”活动拓宽了农村群众利益诉求的反映渠道,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善的社情民意的收集网络,成为新时期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农村地区的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三万”活动把老百姓上访变成了领导下访,有利于化解干群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三万”活动成为机关部门转变作风的阵地,成为锻炼干部队伍的摇篮。农村是一个大课堂,农村基层一线是培养锻炼干部的肥沃土壤,也是检验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金石。今后要让更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干部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体察民情,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这不仅对农村发展有利,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也是必须要补的一课。可以说,脚不沾泥土,不可能对群众有真正的感情;不下基层,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湖北的“三万”活动对我个人的最大启发,就是我们从机关部门到新闻媒体,到学术研究机构,到大学,都要树立一种调查研究的意识,养成下基层的作风。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