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纪念建党95周年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中共中央机关在汉成建制正规化
发布时间:2016-06-30 11:06:49来源:C-- 长江日报进入电子报

 

贯中里位于江汉路步行街,是一条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里份,建筑结构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记者彭年 摄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汉成为独立机构

  创下历史上3个“第一次”

  记者胡雪璇

192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以下简称“中组部”)在武汉先后有3处办公地点:一是铭新街13号,是中组部机关所在地;二是贯中里,是当年负责党员登记的地方;第三处尚待考证。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铭新街13号原建筑已经改建,现为餐馆和酒店。贯中里是一个胡同,居住着数十户居民,建筑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风貌。

贯中里的多间房子中,哪一间是中组部当年的办公地,目前仍不得而知。

在汉时间不足半年

有内设部门有办公地点有工作计划

武汉党史专家赵晓琳介绍,中共四大后,中组部名义上已经建立,但是领导不专职,工作人员不稳定。

1927年4月中旬,总书记陈独秀及尚留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和工作人员全部到达武汉,中组部也迁到武汉。

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五届一中全会后,中央决定调李维汉任中组部部长,副部长为陈乔年(另一说为秘书长)。

后因“马日事变”许克祥叛乱导致武汉至长沙铁路中断,李维汉不能及时到任。中央又任命张国焘为中组部部长。但这段时间张的其他公务较多,中组部工作实际上由陈乔年主持。

6月下旬,李维汉来到武汉,就任中组部部长。

“七一五”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后,武汉形势愈发严峻。10月上旬以前,中共中央机关陆续迁回上海,中组部亦迁走。部长李维汉在处理完相关事宜后,最后一个离开武汉。

赵晓琳说,从1927年4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中组部在汉时间不足半年,但创下了三项历史上的“第一次”:

——第一次设立独立机构。在武汉,中组部第一次有了部长、副部长(秘书长),内设有秘书处、组织科、党员登记处等具体工作部门。

——第一次明确提出组织部工作计划。五大闭幕后一周左右,组织部就制定出工作计划,并经中央常委会讨论通过。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办公地点,如铭新街13 号、贯中里等。

上千党员来汉请示汇报

中组部登记核实并为他们安排工作

中共中央在汉期间,正是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的风云剧变时期。中组部在复杂的形势下完成了党中央布置的多项重要工作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对各地来汉的党员进行登记核实,安排工作;二是为各地党组织调动配备干部;三是在非党群团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四是疏散撤离干部;五是整顿恢复党组织。

1927年初至8月,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也因为党中央在武汉,全国各地来汉寻找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的党员、干部估计有上千人。一般情况下,这些来汉党员要找到中组部,经中组部与其原所在省份党组织联系,核实确定身份后再安排工作。

“七一五”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后,武汉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党组织转入地下。中组部在临时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疏散撤离党员干部的工作,依据被疏散同志的选择和工作需要一一进行分配。

反动派发动政变后,一些地方党组织不能正常工作。中组部依党中央指示,及时恢复、整顿或重建党的组织,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系统和工作机关,组织了全国的秘密交通网。

办事有纪律有规矩

干部任命和调动都要履行程序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及中组部虽正处于幼年时期,但也有着规范的管理、严格的纪律。干部任命和调动都需要履行一定程序。

1981年10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的宋侃夫回忆了自己找到组织后被分配工作的经历。

1927年3月,宋侃夫从上海来到武汉,找到一位姓王的熟人。王介绍宋找到中组部,中组部询问过浙江党组织确有此人后,决定为他安排工作。

中组部给他开具了盖有长方形图章的介绍信,内容是“宗祖之”介绍给“宗宣之”。宋侃夫拿着这封介绍信与中宣部的工作人员尹宽接上头,尹宽带他去见中宣部部长蔡和森。后来宋侃夫被安排在中宣部鼓动科工作。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组部开始疏散干部。宋侃夫回忆,当时中组部干部罗严征求他的意见,他提出想回家乡江西,坐在一旁的中组部部长李维汉笑着插话说:“回江西当少爷去啊?”(宋家是官僚地主家庭)。

一经提醒,宋侃夫当即表示不回江西,还是去浙江。1927年7月底,宋侃夫按照党组织安排回到白色恐怖下的浙江杭州,投入地下斗争。

李维汉曾告诫两个女儿:“如果你们叛变了,只能刀枪相见”

1927年6月,李维汉来到武汉,担任中组部部长。

李维汉的外孙女李晓元1951年出生,曾在湖北省旅游局工作,现已退休,目前居住在武汉。她的母亲李曦是李维汉的二女儿。

日前,李晓元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几件关于外祖父李维汉、大姨罗静松(李维汉长女)的故事。

离别前父亲告诉女儿:

“万一被敌人抓住,你们什么都不能说”

1933年初,李维汉离开上海去江西苏区之前,把罗静松和李曦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谈了三个问题:

第一,你们也不小了,不能整天玩,今后要到工厂去做工,自食其力。要知道,工人阶级是最革命的。

第二,共产党干革命是危险的,随时可能被捕、被杀,万一被敌人抓住了,你们什么都不能说,宁可牺牲,也不能暴露秘密。我们是父女关系,如果你们叛变了,那就不再是父女,而是敌我关系,只能刀枪相见。“妈妈说,这一条当时讲得特别严厉。”李晓元回忆。

第三,搞革命,一家人生离死别是常事。父母不能溺爱子女,子女不能事事依靠父母。你们要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只有做到这样,在生离死别、敌人迫害或身处逆境时,才不会丧失信心,陷入绝境。

这一年,罗静松14岁,李曦12岁。

长女16岁曾被捕 立场坚定没出卖组织

李维汉离开上海前,两姐妹和父母都住在上海党组织的驻地。李维汉离开后,为了保护两姐妹,也为了不暴露党组织的驻地,罗静松和李曦被安排去纱厂做工。

罗静松在16岁那年曾经被捕,并被关押5年之久,但她立场坚定,没有出卖组织。敌人找不到任何破绽,只好放人了事。

李晓元介绍,大姨罗静松后来回忆时说,“父亲和我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但政治上的关怀确是深远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邀请邓小平

为“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题写馆名

李晓元介绍,“文革”期间,外祖父李维汉受到迫害,1975年遣送到湖北咸宁,直到1977年底才获得自由。

返京途中,李维汉顾不上与在汉的家人团聚,就匆匆来到汉口鄱阳街139号——当时还在筹建中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查看每一间房间,现场讲解当年会议的具体情况,为恢复会址原貌提供了第一手的详实资料。

当纪念馆负责人提出请李维汉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时,李维汉当即表示,出于党史方面的特殊意义,“八七会议会址”应该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题写馆名,由哪位来题写,他会具体联系。

1980年5月,应李维汉请求,当年以中央秘书身份参加会议的邓小平亲笔为“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记者胡雪璇)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

Copyright © 2001-2019 婀栧寳鑽嗘缃戠粶绉戞妧鑲′唤鏈夐檺鍏徃 All Rights Reserved

钀ヤ笟鎵х収 锛� 澧炲€肩數淇′笟鍔¤鍙瘉 锛� 浜掕仈缃戝嚭鐗堟満鏋� 锛� 缃戠粶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 锛� 骞挎挱鐢佃鑺傜洰璁稿彲璇�

閯傚叕缃戝畨澶� 42010602000206鍙�

鐗堟潈涓� 鑽嗘缃� www.cnhubei.com 鎵€鏈� 鏈粡鍚屾剰涓嶅緱澶嶅埗鎴栭暅鍍�

鍏充簬鎴戜滑 - 鐗堟潈澹版槑 - 骞垮憡鏈嶅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