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频道 > 每日头条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宜昌市委市政府在京举办宜昌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
发布时间:2018-03-27 08:35:00来源:三峡宜昌网进入电子报

  3月25日,宜昌市委、市政府在京举办宜昌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聘任11位专家院士为宜昌市首批高级专家顾问,其中环境保护类8人、化工类3人。市委书记周霁出席并为专家院士发放聘书。

  首批受聘11位高级专家顾问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设计院院长钮新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浩;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刚;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主任万军;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许新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杨保军;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院长刘一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湖北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喻学锋;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顾宗勤。

  周霁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被聘任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即将和正在为宜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出计献力的专家院士和合作伙伴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自古以来,宜昌就是长江中上游重要节点城市,颜值高、底蕴深、民风淳、禀赋好、基因红,是一座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宜昌正面临十分艰巨的转型任务,迫切需要借智借力,促进全市上下以思维方式转型推动行为举措转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各位专家院士都是国际国内的著名学者、权威专家、行业翘楚,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宜昌将认真消化吸收,加快形成阶段性成果。

  周霁说,重任需携手,大业贵同心。希望各位专家院士多了解宜昌、支持宜昌,为宜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多解难、多育才、多引智,把大家的研究成果叠加集成到宜昌进行试验,谋划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帮助宜昌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将充分发挥高级专家顾问在科学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促进决策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相信有各位专家院士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美誉会更加名副其实。

  论坛上,专家院士分别围绕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钮新强表示,受聘宜昌首批高级专家顾问,感到非常荣耀和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宜昌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还是人文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对宜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将积极献计出力,为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汪伟主持论坛,市领导刘建新、王应华等参加论坛。

  落实长江大保护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宜昌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高级专家顾问发言摘登(上)

  依托丰富水资源优势 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院院长 钮新强

  受聘宜昌首批高级专家顾问,我感觉到非常荣耀和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从大学时期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到工作后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我在宜昌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对宜昌有深厚的感情。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处,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做好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当前,宜昌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关停大批污染企业,承受了一些经济发展压力。但是,我认为宜昌市委、市政府是真正用实际行动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今天这个专家论坛也是贯彻和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宜昌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我对宜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把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宜昌有三峡、葛洲坝等世界级水利水电工程,总装机规模近3000万千瓦,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宝库,宜昌可围绕清洁能源生产进行前向、后向的延长和侧向的拓展,以清洁能源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与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在挖掘水资源优势上做文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抓住“引江补汉”等国家重点工程规划建设的机遇,把巨大的水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丰富水电之都的内涵和外延。围绕水资源发展产业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生态环保的新兴产业,不能引进污染产业。

  二是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城市。宜昌城市优美、山清水秀。葛洲坝下游就是中华鲟保护基地。在建设葛洲坝的过程中,中华鲟得到有效的保护,葛洲坝建成后,下游成了中华鲟新的产卵场,这本身就是值得全球瞩目的生态创举。建议宜昌将长江中华鲟保护打造成与鄱阳湖鸟类保护一样的全球关注的生态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打造水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城。

  三是加强葛洲坝片区建设规划。葛洲坝对宜昌城市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葛洲坝包括西坝区域的总体城市功能和环境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些遗憾。建议宜昌将葛洲坝功能与城市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西坝作为城市的核心区来建设,与三峡、葛洲坝等企业联手,推进20万人的棚户区改造,利用新的规划思路,把葛洲坝区域建设成为展现城市新面貌的亮丽名片。

  从转换动能入手 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 潘家华

  进入新的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转换动能、绿色创新?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常规制造业加大要素投入和简单的规模扩张已经没有空间。2017年,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步入快速通道,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宜昌是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一个样板。2008至2017十年间,宜昌在中国主要城市GRP增长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八位,从全国365个城市PM2.5数据看,宜昌从2015年的每立方米70.2微克下降到58.7微克。2017年比2016年下降5.5%,宜昌的绿色财富正在显现。但一些高耗能产业例如化工和采矿业,在宜昌已经具有较大规模,成为结构性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要义无反顾地从转换动能入手,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首先,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崛起。宜昌是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天然节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支点、湖北省“一主两副”的中心城市,具有“高质量发展”“中高速增长”的高端区位条件。抓住“节点”“支点”“中心”,在三大“攻坚战”中,化挑战为机遇,转换动能,实现“双高(高质量、中高速)”。

  第二,区域内部平衡发展。宜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各有特点,但高质量发展是一盘棋,资源配置不宜极化,而要相对均衡,尤其是教育和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需要均衡布局。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全域城市化,凸显特色,互补发展,避免“京津冀协调发展困局”。

  第三,军民融合,“三线”重振;创新增长,提升“三线”。宜昌“三线”布点多,技术高端,竟争力强。为“三线”地区的宜昌占据“高端制造2025”的“一线”,提供了基础和方向。

  第四,转换动能,“零碳”创新。宜昌有许多特有的环境资源,例如水库消落区等为光伏电力提空了巨大的空间,巨大的水能调节容量,为光能利用提供了电力平衡条件。宜昌可以率先成为国际零碳城市。

  第五,释放生态红利,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宜昌的柑橘、茶叶、中草药、水产品、畜产品,独具特色,生态优质。利用三峡原产地品牌,放大并释放生态红利。

  第六,提升科教水平。利用国家“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计划,提升现有5所高等学校的水平和层次,支持三峡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宜昌 做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余刚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宜昌要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昌,做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在宜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把以优质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美丽宜昌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宜昌的转型发展,必须把优质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宜昌要走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前列,让美丽宜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璀璨明珠。建设美丽宜昌,内涵很多,核心实质应该是优质生态环境。瑞典提出了2020年构建“无毒环境”的目标并正在努力实现,欧盟也在研究“无毒环境”目标,宜昌可以学习借鉴。

  二、把以“近零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对现有的产业,要全面细致地“盘点”资源环境账。对于那些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的企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末端污染控制。对那些不能很好控制污染的企业,要关停并转,彻底消灭污染源。要从长江经济带全局出发,严格控制磷污染。新的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宜昌的资源环境禀赋,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依托已有基础把生态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不仅服务于宜昌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三、把以智能感知决策为特征的智慧环保,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工作要与时俱进,首先要用在线监测、遥感遥测、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构建系统全面的宜昌生态环境感知系统,精准掌握宜昌的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情况,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民众反馈的环境信息和对环境保护的诉求,并利用网络传输和云存贮海量环境数据;其次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环境系统模型等技术构建智慧环保的“大脑”,通过系统分析宜昌的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标准达标情况等,及时准确判断宜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宜昌污染源控制和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的要求,并精准施策,直接指导政府和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宜昌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率先构建智慧环保系统,做长江中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龙头。

  打好三峡牌 走好绿色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许新宜

  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宜昌市委市政府首批聘请的高级专家。今天,我先要再次重申一个观念,那就是宜昌要做好三峡大文章。因为三峡不仅仅是宜昌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做好这篇文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现就宜昌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合作,选派优秀博士到基层工作锻炼。

  北京师范大学每年招收培养博士生800多名、硕士生3000多名。不仅人才数量有保障,关键是素质普遍较好,希望宜昌加快推进。

  第二、优先发展电力轨道交通,促进全域绿色出行。

  宜昌水力资源丰富,为优先发展轻型电力轨道交通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前,宜昌市域内的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不仅能耗高、耗时长,而且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建议规划建设覆盖全域各县区、各乡镇、各主要交通枢纽和各风景名胜区的轨道交通网。全域轨道交通网建设应当以60-100千米时速的地面双轨式轨道交通为主,在风景名胜区以40-60千米时速的单轨式悬挂轨道交通为辅,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设模式上,建议采用PPP模式,引进央企资金,也可以采用BOT方式招标国内外法人,发放特许经营权,开展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一条龙服务。

  第三、以科技发展为引领,促进全域政府智慧管理

  为避免管理工作信息不畅、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要建立市级大数据中心和各县区级大数据分中心,把分散于各地各部门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数字宜昌”。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 “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水利”“智慧城市”,综合成为“智慧宜昌”,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智慧管理。

  第四、以流域为单元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促进全域绿色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宜昌市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要尽早开展全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政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政府需要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逐个流域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山水林田湖”为基础,完整地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纳入规划,创新把除害与兴利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与人文有机结合起来、把景观建设与社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宜昌在“精准治雾、系统治水、科学治土、智慧管理”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规划工作要按照“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思路,把宜昌市未来发展的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格局规划好。

  宜昌未来发展应把握好三个关键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

  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发展带”等战略构想。宜昌作为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也带来新动力。宜昌未来的发展应该把握好三个关键词。

  首先,是大保护。

  宜昌是长江流域山体生态功能区和湖泊生态功能区相互交融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保障下游生态安全和生态品质的关键节点。宜昌拥有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难得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生态保护价值。

  在大保护方面,宜昌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停、并、转、搬”,采取措施去产能挤水分,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加强长江沿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家及湖北省委的充分肯定。未来,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依然是不可动摇的,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仍然处于压倒性的位置上。

  第二个关键词,是高质量。

  2017年宜昌经济发展承受了巨大压力。由此很容易带来一个误解,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只保护生态环境、不发展经济,甚至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对立的。实际上,只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并非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

  宜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动力在哪里?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加快化工产业退出和集聚,加强化工生产与研发相结合,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建设知识驱动型化工研发生产中心。另一方面,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助力其他传统产业升级,吸引要素集聚,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学、科研院所、机构等智力资源,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第三个关键词,是文化。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描述的就是宜昌三面云山一面江的城市特色,而三峡等文化要素也是宜昌重要的符号与品牌。未来,这张文化牌也要继续彰显。

  要通过文化“铸魂”“塑形”,提升宜昌的城市魅力。梳理、整理、提取传统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掘和塑造城市文化符号,如屈原文化、三国文化、水利水电文化等。

  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城市的特色风貌,不要刻意追求高楼大厦,不能缺少章法来建,要和山水环境、天际线、城市功能相得益彰。要发掘人文内涵,建立精品化、专业化旅游产品体系,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创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