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宜昌频道 > 宜都非遗

宜都五眼泉石雕

发布时间:2018-05-07 10:43:38来源:荆楚网

五眼泉石雕

五眼泉石雕

  在历史上,石雕是遍及宜都的一项手工艺,其中以五眼泉镇最为集中。除了这里有一个喜爱、崇尚琢石为生的乡俗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丰富的石材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五眼泉的石雕工艺究竟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准确考证,也没有任何典籍做明显的记载。但是这一带在建筑房屋,建造桥梁、闸口、堰凼、堤坝,葬坟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诸多方面,均有大量的石雕作品,尚可聊作历史的左证。在建房方面,主要是门柱、门顶、石狮等;在葬坟方面,主要是包坟石和墓碑。

  历史上,宜都境内的衙门、庙宇、庵舍、祠堂等建筑所需石雕,大多取材于五眼泉,绝大部分碑刻也产于这里。可惜的是,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十年“文革”把这些东西摧毁殆尽了。

  我们做田野调查时,一直走到临县长阳的一个十分偏僻的深山老林中,那里有一个叫银家溪武家祠堂的地方,才发现了一组由五眼泉的石匠刻制的古墓碑,其中一幅七厢碑立于光绪二十三年、一幅四组三牌立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幅竹简槽立于同治三年。现在还保存并使用着的桥梁有五眼泉弥水桥村的弥水桥,始建于同治年间年,中途曾经三次毁于山洪,最后一次修复时间是1957年。七星台永安闸口修建于民国五年,现在仍然完好。

  五眼泉石雕的工艺价值主要体现在碑刻和浮雕上:刀法精工细腻,气势恢弘古朴。最常见的刀法叫“荞麦棱”,这种刀法简单适用,是碑刻中的基本刀法;另一种叫“竹简槽”,因为刻痕极似剖开的竹子而得名,这种刀法极为讲究,细腻古朴,工艺精致,在过去,只有官宦富豪人家的墓碑上才可见,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很难再现了。

  五眼泉石雕传承人的师承关系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派系、门户。主要传人有:魏开礼(故)、高登金(故)、陈为清(故)、刘作康(故)、吕兆顺(故)、吕兆福(故)、曹诗俊(故)、孔应寿(故)、李孝法(故)、吕祥华(故)、刘克贵(故)、唐家其(故)、孔凡兵(故)、李效望(故)、吕宗林(故)、吕宗源、吕宗民、袁世清、王远学、吕贤告、柳家茂、吕贤戊、朱祚浩、汪功寿等,在世的传人中,吕宗源年龄最大,今年83岁。